![]() |
|
|||
8月2日一早,家住長寧路的張老伯來到離家不遠的周家橋街道社區文化活動中心,開始自己一天的“避暑生活”:翻翻當天的報紙;接着到影音室看場免費電影;下午邊喝茶邊聽書,和老“搭子”聚聚、聊聊家常。“家門口的社區文化中心老適意格,高溫也不怕!”張老伯笑言。
儘管今年暑期申城遭遇了罕見的高溫天氣,但全市203個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擔當起“風涼屋”,主動延長開放時間,積極策劃活動,提供人性化的服務,讓居民享受文化的同時享受清涼。
延長開放時間
上午8點半不到,楊浦包頭路上的殷行社區文化活動中心便熱鬧起來,不少祖孫結伴而來,小的一頭鑽進圖書室,老的則找搭子在棋盤上“殺一盤”。工作人員胡文婷說,中心的正常開門時間是早上8點半,但爲了方便市民避暑,他們幾乎每天提早半小時到崗,打開空調、打掃好衛生,讓早到的居民感受習習涼風。
主動延長開放時間的社區文化活動中心還真不少。從市文廣局獲悉,7月以來,全市有50個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把開放時間從往常的8小時延長至11個小時以上。靜安區的南京西路社區文化活動中心、金山區的山陽鎮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每天清晨提早1到1個半小時開門。另一些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則根據居民需求,選擇晚打烊,比如徐彙區的凌雲社區和閘北區的臨汾社區兩家文化活動中心都在晚上10點才關門。
文匯報記者採訪發現,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的延時服務頗受市民的歡迎,尤其滿足了上班族的需求。家住浦東博興社區的陳先生告訴記者,以往,下班到家6點多鐘,吃完飯想去社區文化活動中心逛一圈,但已經關門了。在延時之後,他和家人沒事常去家附近的社區文化活動中心轉轉,還結識了不少新朋友。“社區文化活動中心不是老年人的專利,我們中青年來這邊聊聊天也蠻好。”陳先生說。
提供人性服務
開放時間延長了,服務也要跟上。石門二路街道辦事處沈雲宇發現,連日高溫天,來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的居民不減反增,人數比以往多了50%以上,這對中心的運作是不小的考驗。爲此,中心特別準備了緊急預案:“我們的常備藥箱裏增加了風油精、藿香正氣水和麝香保心丸等防暑藥品,工作人員也具備一定的急救知識。另外,對於經常來中心活動的老人孩子,我們都會保留其家庭地址和家人的聯繫電話,一旦發生意外,可以及時通知到家人。”
記者獲悉,不少社區文化活動中心都及時增加提供免費茶水的設備,以及預防中暑和蚊蟲叮咬的小藥箱,還特別爲特殊人羣準備氧氣袋,關鍵時候都能派上大用場。
(來源:中國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