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本報訊理科629分,18歲的王晴峯在知道高考成績的時候並沒有特別開心,因爲他覺得自己本可以考得更好,這樣就能考上離家更近的好學校,爲家裏省下更多的錢。
7月24日,開化縣華埠鎮新華村,錢報中天助學計劃受助考生王晴峯。本報記者李震宇攝
衢州開化縣華埠鎮新華村,一座黃泥壘築的破舊平房淹沒在周圍三四層的農民房中,這是王晴峯的家。確切地說,這是王晴峯和大伯兩戶人家共同的家。
我們到的時候,家裏只有王晴峯和大伯母。大伯母有些不好意思:“你看,家裏太小了,不過他們一年都難得回來幾次,爲了孩子讀書,都出去打工去了,我們家那位也是,我們兩個孩子也都在外頭上學呢。”
大伯母也不知道這老房子有多少年了,她只知道30多年前嫁過來的時候,房子就是這般模樣了。因爲手頭緊,兩兄弟一直沒分家。3個房間,兩家人就這麼過了幾十年。
王晴峯很靦腆,瘦瘦的個子,戴副眼鏡。“他爸爸媽媽文化都不高,也沒有什麼技術,只能給人打打零工,所以就特別想兒子爭氣考上大學。”大伯母說,爲了讓王晴峯接受好的教育,晴峯的爸爸媽媽很早就到杭州打工掙錢,後來把王晴峯也接到了杭州。
在杭州半山,王晴峯和爸爸媽媽一起住在一間出租屋裏。10多個平方米的地方,硬是塞下了兩張牀,還隔出了一個廚房和一個迷你衛生間,出租屋的屋頂甚至還是泡沫板搭建的。
杭州的夏天一年比一年難熬,40℃的高溫,出租屋裏已經悶得像蒸桑拿,可爲了省錢攢學費,晴峯的爸爸媽媽沒捨得裝空調。“爸爸說電費太貴了。”
念高中那會兒,一到夏天,王晴峯週末回到出租房,就到半山的防空洞或圖書館裏寫作業。今年夏天溫度實在太高,晴峯的爸媽讓晴峯迴了老家開化避暑,夫妻兩人卻依然住在那個沒有空調的出租房裏。
沒有文化又沒有一技之長,晴峯的爸爸只能在工地上幫忙做些體力活。爲了多賺錢補貼家用,晴峯的媽媽兼了兩份工作,除了在附近超市打工,週末還要替附近的企業投送內部刊物。想讓兒子考上好大學,出人頭地找份體面的工作,成了晴峯爸媽的一個心結,在他們心裏,考上大學是改變兒子甚至整個家庭命運的最重要的機會。
“媽媽幾年前腰上腳上都查出長了腫瘤,雖然是良性的,可是過兩三年就要開一次刀,身體越來越不好。爸爸每天5點多就出門到工地上幹活,晚上回來的時候,從頭到腳滿身都是灰。房租、我的學費生活費都需要錢,爸爸媽媽拼命幹活,但也攢不下來多少。”王晴峯心疼爸爸媽媽,懂事的他很節儉,4套校服,兩套夏裝兩套冬裝,高中3年就這麼過來了;週末幫着媽媽送報紙,還有努力更努力地學習。
王晴峯的大學錄取通知書已經收到了,河北秦皇島燕山大學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爲了籌措學費、生活費,減輕爸爸媽媽的負擔,他打算暑假和同學一起去打工,“我是個男子漢,應該幫爸媽分擔了”。
王晴峯,理科629分,河北秦皇島燕山大學公共事業管理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