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薊縣於橋水庫水源保護與庫區人民生活情況
基本情況
於橋水庫始建於1959年,當時的主要功能是防洪和農業灌溉,蓄水高程爲16.5米。1983年引灤入津工程竣工後,於橋水庫轉變爲調蓄水庫,供天津城市用水,蓄水高程爲21.16米,2008年被水利部公佈爲國家級重要飲用水源地。於橋庫區曾先後三次進行移民搬遷:第一次搬遷1959年12月於橋水庫正式動工,1960年7月告竣,蓄水高程16.5米,共遷出村莊97個村,10660戶,51589人。1973年薊縣劃歸天津市後,進行第二次搬遷。蓄水高程增加到18.65米,共遷出村莊16個,1827戶,9292人。當時水庫運行“只攔洪、不蓄水”,庫區農民享受“不交公糧、不交農業稅”的優惠政策,“一水一麥”庫區農民可有一季穩定的收成,被稱爲薊縣的“烏克蘭”,農民生活基本得到保證。引灤入津工程後進行第三次搬遷,於橋水庫蓄水水位確定爲21.16米。薊縣人民政府組織第三次移民遷建工作。共遷出43個村,5294戶,21293人。水庫運用性質改爲調蓄水庫,供天津市人民生活用水,水庫長期高位蓄水。
上述三次移民搬遷,共淹沒土地23萬畝,其中耕地174883畝,有遷建村145個,31291戶,103956人,有水庫佔地村276個, 63778戶,229363人,共出地78425畝。庫區周邊移民村人均佔有耕地僅爲0.37畝。其中71個村、18523戶、60419人人均耕地在0.3畝以下,另有31個村、8253戶、26698人沒有耕地。
庫區農民因失去土地後,生產資料極度匱乏,加之按《天津市引灤水源污染防治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限制了水庫周邊企業和一些致富產業的建立,造成庫區農民生活相對困難,據國家統計局薊縣調查隊統計,2012年我縣庫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爲9919元,與全縣相比,相差2661元,與全市相比相差3652元。

工作成效和亮點
(一)開展水源保護工作
一是加強引灤水源保護管理力度。薊縣縣委、縣政府一直把引灤水源保護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對於橋水庫水源保護實施常態化管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總體部署,依據《天津市引灤水源污染防治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在發展致富項目和產業時,以保護引灤水源爲目標,不以犧牲水質爲代價,全力保證天津市人民飲水安全。一是嚴格標準、嚴把“入口”關。縣發改委、環保、工商、稅務和各有關鄉鎮,對新上企業項目嚴格把關,不符合引灤水源保護規定的堅決不與審批。二是對污染企業項目堅決取締。從1996年開始,對水庫周邊保護區內,污染企業集中進行清理,共取締村辦、民辦企業40多家。三是加強結構調整力度。在水庫周邊統一規劃合理佈局,重點發展綠色無污染的葡萄、蔬菜等綠色環保項目。
二是清理水庫網箱養殖。從1996年開始,由於橋水庫管理處和縣庫區辦具體負責對環庫內3000餘畝網箱養殖進行了全面清理。
三是取締水庫採砂。前些年由於受利益驅動,於橋水庫採砂猖獗,嚴重破壞水庫水體環境,並危及到水庫堤埝安全,鑑於此縣政府下決心全面治理於橋水庫非法採砂。從2004年開始由縣政法委牽頭,各鄉鎮爲主體,縣直有關委局配合,經過幾年的努力,目前在於橋水庫環庫範圍內杜絕了採砂現象。
四是配合市有關部門實施於橋水庫周邊環境治理。從2004年開始實施,項目內容包括:魚池推平工程、湖濱帶綠化工程、廁所改造工程及道路、谷坊壩、荒山植被恢復、田埂培護、坑塘清淤、截污溝和溝道防護林等項目。共推平魚池13000畝,植樹12700畝;谷坊壩挖方5866m3,填方1566m3,漿砌石13056m3,碎石墊層897m3,幹砌石1007m3;荒山植被恢復27095畝,梯條田埂培護34251畝,溝道防護林54714株;清淤坑塘22個;改造廁所26079座;村內道路改造工程已完成C20混凝土路面215607m2,混凝土路邊溝完成36000米。

五是組織實施薊縣於橋水庫周邊水污染源近期治理工程。於橋水庫水染污源近期治理工程是市委、市政府關注的重點工程,於2010年8月24日經市發改委批覆,工程總投資1.29億元(薊縣部分),分兩期組織實施。按照市水務局的具體要求,薊縣政府迅速建立專門組織,成立薊縣於橋水庫水污染源近期治理工程現場指揮部,一期工程共投入資金4400萬元,工程內容包括現狀垃圾清理、村落垃圾轉運系統、沼氣池、污水多級溝塘系統處理、魚池清除等工作,共涉及水庫周邊7個鄉鎮111個庫區村,清理村落垃圾127840方,配備大型壓縮車3輛,側裝式垃圾清運車17輛,小型垃圾運輸車14輛,小型吸糞車10輛,發放三輪車413輛,安放垃圾桶4812個,安排保潔員413名。初步形成了“戶集中、村收集、鎮運輸、縣處理”的垃圾轉運處理系統。溝道坑塘治理工程已經完成清淤278861m3,漿砌石3687.4m3。幹砌石3572.7立方,溝道栽植楊樹21784棵,蘆葦10餘萬株。魚池推平1458.03畝,建戶用沼氣池6000口。
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集中組織實施於橋水庫污染源治理工程(二期)建設項目。主要建設內容爲:垃圾處理場建設、沼氣池、湖濱帶和蘆葦溼地建設等。垃圾轉運處置項目是於橋水庫水污染源近期治理工程的重點項目。項目總用地面積28394平方米,工程總建築面積9752.04平方米,其中綜合處理車間7344平方米,庫房400平方米,設備、附屬用房365.72平方米,綜合辦公樓1548平方米,水泵房51.12平方米,地磅房12平方米,門衛房31.2平方米。日處理能力150噸,採用無害化、清潔化和資源化處理技術,對庫區周邊7個鎮111個行政村的生活垃圾進行無害化處理。目前主體工程已經完成,正在進行設備安裝,7月初可實現投產運營。
六是嚴禁於橋水庫非法旅遊。從2007年開始,天津市水務局與薊縣人民政府多次進行聯合執法,對旅遊船隻全部予以取締同時規範了水庫沿岸的餐飲服務業。
七是實施移民後扶工程。從2007年開始,利用移民後扶工程,側重實施於橋水庫周邊基礎設施建設,即:每年以100公里的速度連續組織實施幾年,現在於橋水庫周邊村村內道路基本實現了硬化。
八是全力推進薊縣新城建設。從2010年開始,按照薊縣新城建設的總體規劃佈局,和我縣於橋水庫“南遷北管”的統籌思想,我們將對於橋水庫南岸50個村,3萬多人口,進行整建制搬遷,減少對於橋水庫水體的污染。
九是全面推廣生態牀養殖。從2011年開始,利用生態牀推廣養豬、養鴨、養雞等項目。此項技術“無污染、零排放”,已被庫區養殖農戶認可,且發展前景廣闊。截止到2012年底,已在西龍虎峪、出頭嶺、馬伸橋、穿芳峪、漁陽等鎮推廣生態牀養殖面積達到24000平米,今年將在原有基礎上,在庫區大面進行推廣。
多年來,由於薊縣政府在引灤水源保護上做了大量工作,使於橋庫區範圍內水源保護質量得到了根本性的提升,現在水庫周邊7個鄉鎮,111個臨水一線村的生活垃圾和生活廢水通過集中收集,和排入沼氣池等方式,避免了向於橋水庫水體的直接排放。
生態牀養殖簡介
自2010年以來,我縣已在庫區周邊發展生態牀養殖2.4萬平米,重點分佈在出頭嶺、西龍虎峪、馬伸橋、漁陽、穿芳峪五個鎮。今明兩年將對578727平米養殖面積進行改造,計劃今明兩年實施完成。其中:生豬養殖面積427422平米,雞養殖面積138666平米,鴨養殖面積12639平米。每平米改造成本,豬236元、雞271元、鴨190元。生態牀標準:豬,墊50公分鋸末,加“活力99”複合菌;雞,墊30公分鋸末,加“活力99”複合菌;鴨,墊25公分鋸末,加“活力99”複合菌。爲農戶發展生態養殖,成立了庫區辦專門組織,明確專門人員,採取先示範、後推廣的辦法,由教育局西龍虎峪成校負責集中培訓指導,觀摩示範村戶,入戶現場指導,並對生態牀養殖的要求印成“明白紙”發放到各家各戶,同時,加大對農戶發展生態牀養殖的扶持力度,每平米補貼資金150元。生態牀養殖技術“無污染、零排放”,對保護於橋水庫水源環境效果明顯,是庫區百姓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我縣庫區匯水流域按目前養殖規模全部改造完成後,據環保部門測算,可減少總氮排放量236.1噸,減少總磷排放量26.46噸。在保護水質的同時庫區農戶養殖效益明顯,可實現千元、萬元乃至十萬元不出院。
沼氣池工程簡介
爲提升於橋水庫周邊環境質量,在人畜糞便和生活垃圾處理上,我們實施了戶用沼氣池工程。近幾年,我縣在庫區周邊村莊共建沼氣池6000座,均爲旋流佈料沼氣池,池容8—10立方,水泥澆築模式。主要有以下特點:1.自動循環。有機質原料,包括人畜糞便及農業廢棄物經進料口進入沼氣池,在循環牆的作用下,料液自動流入水壓間(在進料口同一方向),產氣時,迫使沼液從水壓間流入酸化池,用氣時,因沼氣池氣壓降低,料液又從酸化池流入進料口,實現了料液自動循環。2.強制攪拌。在沼氣池水壓間增設一個φ110PVC抽料管,在抽料活塞的作用下,將沼渣沼液抽進酸化池,再流入進料間,實現了強制迴流和攪拌。3.自動破殼。沼氣池內設置了齒型破殼牆(又叫循環牆),通過產氣(料液下降)和用氣(料液上升)過程,使料液在沼氣池內上下波動,達到自動破殼的目的。4.產氣率高,週年使用。由於旋流佈料型沼氣池設計合理,首先是料液在沼氣池的滯流時間和路程增加,使料液發酵充分。其次是原料負荷率高,進料充足,達到滿負荷發酵。消除了舊池所形成的發酵盲區,使有效發酵空間增大。沼氣微生物附着區域增大,即附着於沼氣池池牆周圍,又附着在循環牆兩側,極大地提高了產氣率,相當於舊沼氣池的2倍以上,能達到週年使用。5.出料容易,管理方便。北方沼氣池的正常產氣期爲6~8個月,全年產氣在300~360立方米,基本可解決3~5口人農戶的日常炊事用氣。沼氣池除了它的能源功能外,環衛功能和生態功能也越來越被人們所認識。用沼氣池處理人畜糞便,既可以殺蟲滅菌,又能得到優質能源和肥料。特別是將廁所與沼氣池結合在一起,經過沼氣發酵處理後,可將大部分寄生蟲卵殺滅,起到降低污染、保護環境作用。同時,沼氣池所產沼渣、沼液,施用於田間、果園、菜地,將沼液用於液麪噴灑,可減少其他混合肥和農藥的使用,起到一定生態環保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