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原標題:反腐輿情報告認爲“蒼蠅”猛於“老虎”
京華時報訊(記者張然)昨天,由中國社科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和上海交通大學輿情研究實驗室聯合發佈2013輿情藍皮書《中國社會輿情與危機管理報告(2013)》。藍皮書指出,地方政府反腐倡廉輿情佔比位居首位,但是呈下降趨勢,國家部委反腐倡廉輿情佔比上升。
藍皮書指出,2012年地方政府反腐倡廉輿情佔比位居首位,佔比57.0%,但是呈下降趨勢;國家部委輿情佔比上升。
藍皮書分析,這表明中國反腐倡廉輿情事件的主體仍然是地方輿情,其佔比遠遠超過其他輿情主體,基層問題是中國反腐倡廉工作的重點。雖然特大、重大案件一度影響力大,但是地方性反腐工作重要性不可忽視。
“打老虎”和“拍蒼蠅”成爲反腐領域的形象比喻。藍皮書稱,“蒼蠅”的危害在於一是直接面向基層、面向人民羣衆,不良作風和濫用公權將在羣衆中造成極壞影響,從而直接損壞黨和人民政府在羣衆中的形象;比起“老虎”,“蒼蠅”數量大,傳播病菌範圍廣,其危害面更廣、更深。“拍蒼蠅”相對比較容易,但以其數量多,所以貴在堅持。
2012年反腐倡廉類輿情事件新聞發佈方式明顯主動性增加。影響較大和關注度較高的輿情事件有鄭州房妹事件、微笑局長楊達才名表門事件、湖南職稱評審索賄、廣東汕頭公路局原局長包養多名情婦、遼寧鳳城市委書記疑捲款2億離境、浙江桐鄉公證處官員公款豪吃大閘蟹事件、蘭州市長名錶門、濟南政府大樓造價40億惹爭議、青島一村官被指擁34套房估價上億、兒童慈善會公款出國考察遭質疑、安徽金寨營養午餐問題、安徽聯通推出公務員1元套餐等事件。藍皮書認爲這些變化說明政府在信息發佈層面正在從被動向主動轉變。
(來源:京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