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去時一身乾淨衣服,下班就是一身油污,擡眼一看,幾乎清一色的大老爺們,這活,不少年輕小夥子都難沉下心來幹,卻有12名女修理工綻放在500多名修理工隊伍中。22歲的張亞麗就是其中一位,她的另一個身份還是城中村的“包租婆”。
90後女電瓶工成爲先進和標兵
一說修理工,肯定是男人們乾的活,在公交第二修理公司省體中心修理車間,卻遇到了一名女孩,穿着一件迷彩的T恤,腳蹬一雙沾滿油污的運動鞋,皮膚黝黑,頭髮在腦後隨意地挽個髻,正蹲在一臺公交車前忙活着。
“你是在這裏工作的?”“是啊,我肯定不是來玩的啊!”這名女孩一張嘴,周圍的人都笑了,女孩也不好意思地笑了,自嘲地說:“你看我這人,說話太實誠啦,有點笨啊!”她就是張亞麗,一名女電瓶工,雖說黑,看着卻挺漂亮。
採訪時,張亞麗拿着一個萬用表,對儀表盤下的“大腦血管”進行“氣血”測量,這個檢測主要是看看線路的電阻、電壓,看是否短路或斷路,確保公交車大腦中樞健康運轉。
這樣的活,從4年前她就開始幹起,當時她剛剛18歲,從鄭州交通技校汽車電子電器專業畢業,憑着一技之長順利被“分配”到了市公交總公司。四年來,由於出色的工作表現,她被公司評爲先進和標兵。
她沒有當包租婆在家享清福
天天跟油污打交道,穿不了漂亮衣服,也沒法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連空氣中都是濃濃的柴油、機油味兒,幹這活不委屈嗎?
“有啥委屈的啊,有份正式工作養活自己,我覺得心裏可踏實。”張亞麗,也是土生土長的鄭州人,家在毛莊附近的一個村子裏,家裏也蓋了幾層小樓用於出租,還有幾分田地,父母種菜賣。
村裏的小媳婦大姑娘,大多數沒有出去工作,和她同齡的好友,基本上也是待在家裏帶孩子。張亞麗的正式工作,在同齡人眼裏很意外。
去年,張亞麗嫁人了,丈夫也是鄭州人,開拓自己的生意,忙碌的小兩口上班時間都很少打電話。張亞麗每個月2000多元的工資除了家庭生活開支外,還會主動貼補父母和妹妹。
張亞麗說她最喜歡過週末,去地裏幫爸媽乾乾活,和老公去吃飯、逛街。日子過得很踏實。(鄭州晚報記者張華通訊員史勇/文鄭州日報攝影記者宋曄/圖)
(來源:鄭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