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系列網評之一:守住“七條底線”是每個網民責任
網絡說到底是一個交流互動平臺,這個平臺好不好,既有賴於互聯網主管部門的依法監督管理,網絡從業人員的精心建設維護,也有賴於每一位網民的高度自律,並承擔更多社會責任。“七條底線”為包括網絡名人在內的每一個網民框定了清晰邊界、劃定了明確紅線。共守“七條底線”是每一個網民的責任,也是最終確保互聯網成為一個充滿真實、互信、包容、健康的平臺的有效保證。
系列網評之二:微博“大V”為何更要講社會責任
要求微博“大V”承擔更多社會責任,並不是說他們就一定得“同腔同調”,不能有批評質疑的聲音,而是指微博“大V”作為特殊網民,必須更加懂得自律、具有更強責任心。比如,微博“大V”在發布微博時,要本著嚴肅認真的態度,遵循誠實守信的原則,堅持客觀理性建設性的精神,傳遞更多積極向上、向善的“好聲音”。
系列網評之三:微博“大V”應擔負起傳遞正能量的責任
網絡衍生出網民,網民造就了微博“大V”們,微博“大V”們與粉絲們又建立起穩定的互動關系。因此,在建立和完善互聯網運行秩序的過程中,在注重運用網絡技術支橕傳遞正能量過程中,筆者認為,微博“大V”們應擔負起傳遞正能量的責任。
系列網評之四:“七條底線”是共識也是“紅線”
“七條底線”其實不只是“大V”們的共識,也應是全社會的共同認知。縱觀每一條底線,無論是基於法律、道德還是制度層面,無不關乎社稷安危、民族大義、社會和諧、公眾權益等大是大非問題。這絕非高談闊論的空洞說教,而是每個網民實實在在的利益表達。理性解讀,倍感切膚連心,意義深遠。沒有國家利益,何來個人前途;沒有誠信為基,如何為人處世;沒有底線保底,哪來公序良俗?有共識纔會形成明是非、知榮辱、辨美丑、識善惡的網絡正能量,也纔會有萬眾一心、同心同德的圓夢驅動力。
系列網評之五:網絡有底線,“玩火”必“自焚”
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是傳播者。一人一賬號,就可以在網絡世界發出自己的聲音。但虛擬不是虛假,娛樂不能愚弄,網上活動也是有底線的。倘若有人想效仿“秦火火”之流“謠翻中國”,就是突破了網絡底線,結局必是“玩火自焚”。
系列網評之六:刑拘“秦火火”,彰顯依法治謠決心
打擊謠言犯罪,必須著力增強網民的“防忽悠”能力。一是提高心態平抑的自制力。“秦火火”編造謠言屢屢得逞,就是抓住了人們浮躁跟風、人雲亦雲的從眾心理,以莫須有的噱頭引人眼球,放大網民不良情緒,以達到自己揚名牟利的目的。網民心態平和、保持理性,造謠者便無機可乘。二是提昇信息甄別的判斷力。面對魚龍混雜的海量信息,網民要有自己恆定的價值觀和主心骨。而厘清是非曲直的原則和標尺就是“七條底線”。
系列網評之七:周祿寶被捕,給誰敲響警鍾?
周祿寶被捕,給一些網絡名人敲響了警鍾。網絡是虛擬的,但法律是真實的,任何踏出法律界線、損害法律尊嚴的行為,都必將受到法律的嚴懲。因此,無論普通網民還是網絡名人、微博大V,在網上活動就要嚴格堅守“七條底線”共識,切不可游走在法律的邊緣,否則只會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落個身敗名裂的下場。
系列網評之八:堅守底線,大V謹防成“大謠”
常言道,多行不義必自斃。“秦火火”們的咎由自取表明,網絡世界決非法外之地,虛擬空間不是為所欲為的世外桃源。悖逆社會公德,挑戰法律底線,最終必然會受到法律的制裁,落個身敗名裂的下場。事實上,微博大V在享有眾多粉絲簇擁、話語分貝攀昇的風光與榮耀的同時,也意味著責任與使命的相應加碼。防止大V變“大謠”,首先應保持自己的頭腦清醒,謹防利欲熏心,功利障目。而清醒劑就是達成共識的“七條底線”。
系列網評之九:堅守“七條底線”,大V纔能走得更遠
從昔日的網絡大V變成如今的“網絡大謠”,從當初的網絡名人變成現在的“階下囚”,“秦火火”、“立二拆四”、周祿寶、傅學勝等人的前車之鑒,所有網絡名人、微博大V都應引起重視和警惕。正是因為他們逐名利、生貪欲,不遵守基本的法律法規和公序良俗底線,纔落得個今日這般下場。
系列網評之十:堅守七條底線,纔不會成下一個"秦火火"
“秦火火”“立二拆四”、周祿寶、傅學勝等人,從昔日的網絡名人淪為今天的“網絡大謠”,作為網絡名人、微博“大V”應從中吸取教訓,並“三省吾身”。在網上活動時,只有自覺嚴格堅守“七條底線”,在面對“麥克風”時多添一分對自己、對公眾的敬畏心、責任心,纔不會成為下一個“秦火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