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生活困難不要緊,只要好好學習就好了。”這是同望小學五年級學生宋晨赫對結對子的困難小夥伴說的話。9月2日,在開學的第一天,由天津市文明辦和同望小學攜手舉行的“沐溫暖之光、展夢想之翼”開學典禮隆重舉行,同望小學的師生們與薊縣困難家庭小學生和河西區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共80多人“手拉手,結對子”,共迎新學期的到來。
在同望小學,全體師生有一個傳統,就是把“讓全國各民族兒童共享黨的陽光”一屆一屆的傳遞下去。在這個傳統的帶領下,同望小學的師生支援滿、蒙、回、藏、羌等10餘座民族學校;在汶川地震、玉樹地震、雅安地震都一同爲災區小學生獻愛心、祈福;薊縣許家臺小學、北京太陽村、靜海縣臺頭鎮黃岔中心幼兒園……都留下過師生們愛的印記。
此次,爲落實總書記提出的“中國夢”,同望小學的學生們再一次獻出愛心,捐款4萬元,與薊縣山區學生和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結對子,幫助困難家庭子女度過難關、健康成長。
河北邯鄲的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張海婷說:“我是小學二年級轉學來到天津的,一開始很不適應,但是恩德里的老師和同學們幫助我,幫我適應了在天津的新生活。”這一次參加兄弟學校的開學典禮,張海婷既感覺新鮮、又很開心。“今天不僅收到了小夥伴和叔叔阿姨送的禮物,還看到了好多表演,這樣開學典禮是以第一次參加,挺有意思的。”
感受到了愛的力量,張海婷也對新學期有了打算:“新學期,當然要好好學習。以後嘛,我的夢想是當老師。”










在開學典禮上,學生徐瑋鴻和媽媽一同來到了母校。這個曾經在電腦製作及機器人大賽中獲獎、被評爲天津市第二屆自強之星、有着當一個“會跳街舞的科學家”夢想的花季少年,卻在過去9個月的時間中,經歷了生與死的考驗。2012年,徐瑋鴻因爲在運動中心臟驟停,不省人事,隨後經過搶救,保住了性命,但是醫生“不可能出現奇蹟的判斷”,讓這個曾經愛蹦愛跳的男孩,失去了記憶、失去了學習的能力。但是,徐瑋鴻的家人沒有放棄,老師和同學們沒有放棄,在大家不分晝夜的呵護下,“不可能出現的奇蹟”就真的這樣出現了,從恢復自理能力、恢復記憶、再次開始學習……這個男孩就這樣一點一點地重新站立起來。

在開學的第一天,徐瑋鴻來到了學校,雖然現在他還不能與小夥伴們一同上課,但是,在愛的澆灌下,他依舊慢慢成長。他的媽媽孟祥寶告訴記者:“孩子依然沒有放棄當‘會跳街舞的科學家’的夢想,雖然現在實現這個理想很困難,但是我們不會放棄,我希望孩子今後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能夠堅定這個信念,恢復健康,實現夢想。”
新學期開始,新的一批一年級小學生背上書包,開啓了“學生”這個身份。同望小學是一所寄宿制小學,這也意味着,在開學第一天,這些一年級小學生們,要離開爸爸媽媽的懷抱,開始寄宿制的學校新生活,而從這一天開始,學校的老師們不僅要關注孩子們的學習生活,還要關注孩子們的生活情況。對於新同學,老師們“愛的築造”從這一天開始了。
“老師,拖鞋放在哪”、“老師,我睡哪張牀”、“老師,裝東西的塑料袋怎麼辦”……孩子們七嘴八舌地問着。第一天來到學校,來到一個全新的陌生環境,小學一年級新生們不知所措,而老師們則要開始慢慢地、耐心地一點一滴的交給這些孩子們,從穿衣、疊被、吃飯、刷牙、洗臉、上廁所,老師們操心的日子又來了。(記者霍豔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