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用汗水澆鑄青春用智慧開發海油
劉英憲,34歲,中共黨員,渤海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綏中36-1生產項目隊油藏工程師。
七年裏,作爲主要油藏研究人員,讓渤海最大自營油田產量再回巔峯,實現三連跳,年產量近500萬噸,相當於整個大港油田年產量。
七年裏,作爲海上油田整體加密的主要提出者和實踐者,成功邁出海上老油田持續高效開發的重要一步,直接貢獻石油產量超過400萬噸,經濟效益超過100億元。
七年裏,他曾先後獲得天津市青年崗位能手標兵和省部級、局級科技進步獎多項,已發表論文達20餘篇,學術成果曾登上全球技術論壇並獲同行認可。
敢於創新、知難而進,讓渤海“命根子”油田青春再現
老油田的開發之路艱難曲折,特別是對於海上老油田而言,其高難度、高投入、高風險更是使得世界範圍內從未有海上老油田加密調整的先例。
渤海綏中36-1油田是渤海目前最大的自營油田,擁有地質儲量3億噸,1993年投產以來,這個油田被衆多人稱爲渤海油田的“命根子”油田。然而,經過17年的開發,油田面臨着高含水、低採收程度的問題,這也就意味着這樣的一個大油田已進入老年階段,這是國內外注水開發的稠油油田都難以迴避的一個困局。
爲了扭轉油田開發的不利局面,作爲主要研究人員,通過大量的技術調研和資料查閱,劉英憲與同事提出了適合海上稀井網大井距的剩餘油研究手段,同時頂住壓力、解放思想,負責完成了國內外首個海上油田整體調整地質油藏方案——綏中36-1油田綜合調整方案,同時研究成果獲得2012年度天津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綜合調整,自2010開始綏中36-1油田產量已經連續三年上升並再上巔峯,老油田再現青春。通過綜合調整,石油產量直接貢獻已超過400萬噸,直接經濟效益超過100億元。
銳意進取、攻堅克難,打破海上稠油開發20%採收率預言
渤海海域的地下石油資源中,稠油儲量所佔的比例超過了6成,石油行業普遍認爲稠油冷採的採收率不會超過20%,即80%的儲量將永遠滯留地下。
儲量超過3億噸的綏中36-1油田,採收率每提高一個百分點,就能爲國家貢獻300多萬噸的原油。爲了讓採收率增加幾個百分點,劉英憲每天泡在資料室裏、埋在數據堆中,通過對大量的生產數據的分析,並結合國內外稠油油田開發的資料,最終認識到對於海上水驅稠油油田,要提高採收率,首要的任務是擴大水驅波及和增加儲量動用程度。
隨後,劉英憲逐步梳理出了利用水平井增加稠油動用程度,並增加註水井擴大水驅波及的思路,同時,他與項目隊成員共同提出了分井區、分粘度、分油組、點面結合的“三分一結合”精細注採調整策略,形成了適合海上油田的改善水驅技術,並於2010年全面付諸實踐。
通過該項技術的全面應用,綏中36-1油田採收率已提升至30%以上,完全打破了行業內對水驅稠油油田的預估,這對目前已經處於高含水期的海上稠油油田的中長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同時也成爲海上稠油油田開發的標杆和旗幟。
勤思多想、百折不撓,成就油田開發一線的技術流派
技術創新是科研人員的天職,善於發現問題並對問題刨根問底是技術人員的天性,劉英憲也是如此。常常爲了思考一個油田開發遇到的技術問題而夜不能寐,作爲項目隊油藏專業的負責人,無數個節假日裏,總能在辦公室看到他忙碌的身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是一個快樂並痛苦的過程,但劉英憲卻在其中樂此不疲,併成功總結了稠油油田開發的多項技術,同事總是戲稱他爲“油田開發隊伍裏的技術流派”。經過不懈的追求和長期的積累,劉英憲已發表論文達20餘篇,科研成果也先後獲得了省部級、局級科技進步獎6項。2010年,他對綏中36-1油田剩餘油分佈研究的成果登上斯倫貝謝全球油氣技術論壇的講壇,並獲得優秀技術報告,研究成果獲得國內外同行的認可。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回首過去,劉英憲秉承勇攀高峯、奉獻油田的精神,積極進取、勇於創新,在技術創新和學術研究中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增強了專業素養,成爲了渤海油田建設與發展的青年技術專家,同時也成長爲項目隊的副經理。但成績只屬於過去,在今後的道路上,劉英憲同志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恪盡職守、甘於奉獻、腳踏實地、開拓進取、勇於實踐、敢於創新,爲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實現我國海上石油工業的騰飛而更加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