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朱志鵬,26歲,天津市小站建築安裝工程有限責任公司項目技術負責人。
畢業前,我只身來到天津這個大都市尋找自己的機會和人生起點。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2次面試被受聘到了天津市小站建築安裝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實習,實習期間得到領導好評並因此畢業後正式成爲了天津市小站建築安裝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的員工。畢業那年正逢多事之秋,5·12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災情空前。男子漢大丈夫流血不流淚,學以致用、報效祖國、服務人民,每每看到災難帶給同胞們的苦難畫面,想必沒有一個人能夠安奈住自己內心的衝動,恨不得自己立馬衝鋒上陣,於是救災成爲了我心裏第一等大事。地震發生後,多方打聽有部分賑災組招收志願者,於是第一時間就報名了,往公司請假審批後,既往隨賑災組深入災區救災參與災區援建。當時我太年輕,但是我沒有放棄捐款行動,憑藉各種渠道在家鄉、學校、天津宣傳募捐,看到同學們、鄉親們、朋友們的熱心,我甚是感動。而且我深知道雖然大家能捐獻的錢數不多,但也能給同胞們一份溫暖。在災區的日子裏,憑着自己的理論知識和實習期間前輩們的教導,多次協助賑災組解決了部分援建技術問題並擔當一面,在賑災中一再成長和成熟起來。記得當時,所有參加救災人員都不要求工資。由於自己踏實肯幹、任勞任怨和對工作認真負責,再加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思想意識,2010年底被公司提升爲項目技術負責人。 2011年天津市津南區小站鎮實驗小學項目擔任項目技術負責人,從施工進場後的總平規劃、圖紙審查、施工組織設計及方案的編寫等各項技術工作順利完成,並攜項目一起獲得“天津市市級文明工地”。同年,10月被評爲“助理工程師”初級職稱,年底也取得了“全國二級建造師職業資格證書”。
2011年9月天津市瑞奇投資有限公司港灣大廈項目正式開工,“天津市市級文明工地”、“海河杯工程”雙重任務帶來了重大挑戰。通過創優方案的精心編寫、施工的嚴密組織、施工過程質量控制的監督檢查等,取得了可觀的成績:目前天津市瑞奇投資有限公司港灣大廈項目已榮獲“2012年度天津市市級文明示範工地”和“結構海河杯”的榮譽。
看到天津的大力建設、迅速發展,想起了自己的家鄉。尤其是2010年夏,探親回家感觸頗深:狂風暴雨、道路泥濘。爲什麼家鄉就發展不起來呢?“要致富,先修路”,必須響應國家號召,於是有了募捐修路的想法,找到村委會說出自己的想法,得到認可後協助村委會利用業餘時間穿梭與各家各戶,並獲得大家一致同意。捐款結束,由村委會補齊修路不足款項,就這樣村子裏有了水泥公路。2012年過年回家,發現養育了我的那個地方已基本水泥公路村村通。畢業了、實習了、工作了,懷着無比激動的心情進入了社會這個大家庭,於是一個對未來充滿幻想的毛頭小子踏上了自己的人生道路——成爲天津市建築行業的一名小卒。“田不耕不爲田,人不煉不成仁”,短短數年經歷了幾個天津市的已建或在建工程項目,卒子不過河永遠都是卒子,只有經歷了職位轉換,加上勇往直前、積極進取的恆心纔會有新的轉折。我相信小卒有一天會變成小將,更會成爲統帥。2009年以前,家裏鄉親外出務工人員較少,都以自己家裏那平均每人一畝半地爲生,當今這個社會種田已經不能滿足家庭生活需求了,看着家鄉人過着只有溫飽沒有富裕收入的日子,心裏酸了。作爲一名當代畢業的大學生,服務社會、回報社會纔是根本。於是再加上自己身在建築行業之便,趁過年回家之際動員鄉親外出務工,2010年帶領40多人來到天津務工、2011年帶領100人左右、2012年人數達到了200多,至此以來父老鄉親的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天津市的建築行業也增加了新的勞力來源。第一次來到天津,就喜歡上了這個城市,不求能夠成爲城市人,但求能夠有自己的事業,從而更好地服務社會。天津成爲了我想發展自己的目的地,也希望自己能夠爲天津市城市建設發展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努力。我熱愛建築,希望有一天能夠站的更高,更加有能力推動行業發展,帶領家鄉人致富,建設天津,建設家鄉。
同時,作爲一名技術人員,一直努力奮進、與時俱進。依據自己的理論知識和對市場實際情況的瞭解,更多的採取新工藝、新技術、新產品、新設備,從而推動社會的發展,利於建築工程成本控制和新產品推廣。在科技創新方面做出自己應盡的義務。
經過幾年的努力,在天津市建築行業裏也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績,見證着自己拼搏努力的里程。
個人或集體榮譽情況:
2009年榮獲天津市小站建築安裝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優秀員工”。
2010年天津市津南區小站鎮政府辦公樓榮獲2010年度天津市建設工程“海河杯”獎
2011年在天津市津南區小站鎮第五小學項目負責技術,項目獲“天津市市級文明工地”和“結構海河杯”榮譽,同時個人被公司授予“優秀先進個人”稱號。
2012年天津市瑞奇投資有限公司港灣大廈項目在項目經理李毓帶領下,積極配合、共同努力使得項目目前已獲得“天津市市級文明示範工地”和“結構海河杯工程”。
人生如戲,變幻無常。在一生中未必能夠成就多麼偉大的事業,哪怕只是路上照亮街道的路燈,也必將燃燒一生歲月。有生以來,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事業,也沒有什麼觸動人心的事蹟,但始終確信一點,要以孝治家,永不忘盡孝。“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在這個充忙而又勞碌的歲月裏,在外務工的親愛的兄弟姐妹們有時間了一定要常回家看看,沒時間了也要常常問候家人。時間不會倒流,人生不能回頭,改進永遠都是在前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