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中央八項規定的落實使得節日期間送禮,特別是公款送禮的情況大幅減少,但是隨着網上購物的發展,“網購+快遞”的模式給了送禮者新的選擇,也讓送禮變得更加隱蔽。不少市民認爲,反腐工作也需要進入線上市場,否則不可能做得徹底。不過,記者在採訪中也瞭解到,隨着公款採購禮品現象的減少,不少銷售禮品的網站也在謀求轉型,把更多精力放到對個人的業務中來,而這樣的變化使得消費者在購物過程中有了更多的選擇。
發信息解決送禮難題
“節日送禮的現象真的沒有了嗎?如果在網上購物,直接快遞到家裏去,有誰能知道?只要發一條短信就解決了送禮難題,甚至比以前更方便了。”網友晨曦在QQ羣裏發出了這樣的慨嘆。
的確,網購的盛行給節日送禮的人一種全新的選擇,據悉,從教師節到中秋節,幾乎所有的電商平臺都開通了禮品銷售專區,還能提供個性化服務。例如,某些個人網店經營者承諾,大量購買禮品,可按照客戶要求將禮品寄往不同的地址,再將發票寄給買家,只要買家支付足夠的運費就行。但是網絡平臺的信息,只能記錄該用戶購買了批量禮品,而賣家將禮品發往了指定地址。這樣的送禮方式被網友戲稱爲“天衣無縫”,而送禮者要做的只是給每個收件人發條短信,告知禮品經由快遞發出。
此外,在實體店鋪預付卡銷售量大幅下滑的同時,電商禮品卡卻在今年大行其道,無論是各節慶主題還是普通卡面,這些禮品卡都可以郵寄給指定用戶,並在有效期內在網站上當做現金使用。記者在某電商平臺輸入禮品卡,搜索到的信息竟達300多條,這些卡片分爲實物和電子卡,面值從50元到1000元不等,其中電子卡甚至不需要郵寄,只要用信息發送卡號密碼即可。
禮品類電商謀求轉型
儘管網購方式給節日送禮披上了一件“隱形衣”,但禮品市場的下滑仍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這一點仍可以從電商領域得到佐證。
日前,禮品類電商芭莎網傳出轉型消息,將禮品卡及禮品冊的銷售重心由B2B轉爲B2C,這意味着,千千萬萬的個人消費者未來將成爲支撐禮品類電商的主要購買力。此外,記者也從一些本地電商處瞭解到,增加對個人用戶的吸引力目前已經成爲行業必做的功課,爲此O2O的送貨上門模式被大量採用,而包括生鮮在內的商品包裝均被改小,6個一箱的精品蘋果,5斤一箱的無公害蔬菜每天都在被送往廣大消費者手中。
網友聲音
剎住送禮風氣
市場自然萎縮
@逗小豆:在市場經濟環境裏,有需求才會有供給。網絡送禮的來由主要是送禮之風沒有完全被剎住,只要源頭把好,禮品市場自然會萎縮。
@草力欣欣:年年送禮的人絕不會因爲一時的政策收緊而放棄,如果想徹底反腐,就要把管理和監察力度保持下去,3年以後,大家自然就習慣沒有禮品的節日了,節日也就真的返璞歸真了。
@我是小超人:網店送禮監管起來確實有難度,但禮品卡其實很好管理,電商在推出教師節主題、中秋主題、國慶主題禮品卡的時候心裏也是想着去滿足送禮需求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