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新華網北京9月29日電(記者杜宇、王宇、韓潔、郭強)截至8月底最新統計:
山西,煤礦棚戶區改造邁出新步伐,開工建設4000多萬套;
貴州,超額完成全年棚改計劃目標,開工建設13.7萬多套;
內蒙古包頭,新建與回購並舉,預計年底將有3萬棚戶居民入住新居;
……
經歷了爲期1個月的採訪,新華社“中國夢·聚焦棚改”小分隊記者親眼目睹了棚改所取得的驕人成績,也深深感到新一輪棚改在加速推進中,步入攻堅期。
日前,採訪歸來的5路小分隊記者與有關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共聚一堂,就新一輪棚改面臨的挑戰及對策,進行深入對話。
一條並非坦途的道路:老問題越發凸顯新問題接踵而至
“今年我們計劃改造200萬平方米,如果按一平方米3000元的成本,約需60億元資金,目前還有三分之一的缺口。多支持我們啊!”安徽蚌埠市副祕書長兼建委主任王宏,見到國家開發銀行評審三局評審三處處長吳振程,張口就談錢。
資金缺口大,是棚戶區改造中的突出問題。儘管各級政府不斷加大投入力度,但隨着新一輪棚改的推進,這樣的老問題越發凸顯。
根據安排,今後5年重點推進中西部地區、資源枯竭型城市及獨立工礦棚戶區、三線企業集中地區的棚戶區改造。
在住房城鄉建設部住房保障司副司長張學勤看來,這三類棚戶區改造都是難啃的硬骨頭。
他說:“如果說城市棚戶區,因爲還有些市場運作空間,算是骨頭上還帶着點肉,但對於處在深山老林中的工礦棚戶區而言,可真是一塊乾乾淨淨的骨頭了,沒有任何市場運作空間。”
專家帶來的數據觸目驚心:有的獨立工礦區人均財力尚不及全國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資源枯竭城市低保人口比例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1倍;不少工礦棚戶區低保人口比例甚至達到50%。
住房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張鋒說:“一般棚戶區改造面臨的資金、土地問題,在這類棚戶區改造中表現得尤爲突出。”
老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新問題又接踵而至。
這是棚改推進中充滿隱憂的問題。
——政府資金償付渠道過於單一。各地棚改資金償付幾乎都來自土地出讓金和剩餘房屋銷售款,一些城市存在一定的掛賬或到期拖欠問題。
這是城市化進程中如影隨形的問題。
——隨着城市中心區域土地資源緊張,棚改勢必向城市邊緣和外圍擴展,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壓力更大;有的獨立工礦、林區、三線企業棚戶區,因原址改造難度大需要異地安置,新增用地指標等制約因素增加。
這是科學發展中無法迴避的問題。
——千年古城面臨改造與保護如何平衡。以開封爲例,根據要求,古城內所有建築限高15米,低容積率使得大量居民不得不遷出古城區,改造地塊開發成本大大提高。
作爲重要的民生工程和發展工程,棚改的推動與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密切相關。然而,步入換擋期的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地方財政收入減緩,對於需要鉅額資金投入的棚改而言,同樣是嚴峻的考驗。
新一輪棚改,註定並非一條坦途,但政府推進棚改的決心異常堅定。
張學勤說:“儘管挑戰重重,我們也要下決心辦實辦好這件事,讓羣衆從‘憂居’到‘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