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眼瞅着又要到國慶了,七天長假在向大家招手。可能不少朋友會想帶着一家老小出去玩兒一圈。這時候,找個旅行社,把團費一交,就不用再費心安排行程了,而且還比自己出遊便宜不少。於是“跟團遊”就成了不少人樂於選擇的出遊方式。
出去玩原本應該是件開心的事情,不過不少朋友在跟團旅遊的過程中,也經常會出現種種不愉快。比如在遊覽過程中強制加入許多自費項目,購物時間過長、被脅迫買東西,等等。
爲了整頓旅遊市場亂象,這兩天,國家發展改革委公佈了一批旅遊價格違法的典型案例,對查實的39家涉案旅遊業相關單位進行了處罰,共計罰款1800多萬元。
先虛高標價,再優惠打折,這是三亞大多數水晶店的慣用做法。然而很多遊客並不知道這其中的貓膩。在導遊的“忽悠”下,很多遊客自願掏腰包,爲“天價水晶”埋單。
記者:對這個質地、價格瞭解嗎?
遊客:這個還真是不是很清楚,只是大概瞭解原來知道一點,然後通過導遊介紹點,然後就明白點。
在被查處海石、帝佳、昌源三家水晶購物店裏,所出售的絕大部分水晶、螺旋藻標示售價都在購進成本價的10倍以上,有的水晶達到幾十倍甚至上百倍。
國家發改委價監局市場監管處曾川:那麼一款標價爲A8000005的黑曜石手鍊,我們檢查它的成本價是五塊錢,那麼標示價是470元,這就有94倍的價差。那麼實際銷售他打了八五折,賣四百塊錢,這也有80倍的價差。
不僅如此,爲了避免同行之間的競爭,2012年5月海石、帝佳、昌源三家水晶購物店還簽訂了《海南水晶行業自律公約》協議,約定了統一返傭比例、統一調價幅度,特別是約定了統一分配收入機制,即三家水晶店每月從各自營業額中提取21%彙總,再按三家的市場份額進行收入再分配。
國家發展改革委價監局市場監管處處長陳達:爲了保證價格同盟的有效實施,三家水晶店還建立了一個共管的銀行賬戶,各自存入三百萬的保證金,以作爲違約的一個罰金。去年六月底七月初,三家水晶店開始執行所謂的價格自律協議。一直到去年11月初,第四家水晶店,中御水晶店進入這個市場的時候才被迫解散了價格同盟。
根據《反壟斷法》,有關單位對海石和昌源兩家水晶購物店,轉移、隱匿、銷燬財務數據、證據,不按規定提供價格執法所需相關材料的行爲分別處以9.9萬元的罰款。對海石處以上一年度銷售額之4%的罰款,計360萬元,對昌源處以上一年度銷售額之2%的罰款,計135萬元。對於主動報告達成價格壟斷協議的有關情況並提供重要證據的帝佳水晶購物店則免除處罰。
其實,上面提到的“瘋狂的水晶”這種價格虛高的現象,與另外一種我們熟悉的旅遊市場亂象,也就是“零負團費”的問題是聯繫在一起的。有些旅行社爲了招攬遊客,不惜將團費壓低於成本價之下,然後再通過後續的購物、附加遊覽等消費環節,賺取商家的高額返傭,彌補低團費的虧損直至盈利。有的甚至還與商家合夥欺騙遊客,綁架、強迫消費。
結盟擾亂市場的不僅是購物店和旅行社,還有旅行社之間。雲南麗江市8大旅行社集團在麗江市旅遊協會旅行社分會的牽頭組織下“抱團取暖”,結成價格的攻守同盟,綁架市場。
雲南麗江這8大旅行社就統一對外報價等事宜多次開會協調,並於2009年、2010年簽訂了旅行社行業自律協議,統一了接待旅遊團隊的對外報價。比如2010年7月10日至31日期間,各旅行社對來麗江遊玩併入住三星級酒店的遊客統一報價560元/人。而所有這些都是通過一個叫麗江市一卡通旅遊結算有限公司實現結算的。
記者:我要是報旅行社跟團來是不是房價便宜一點。
麗江市某酒店服務人員:這個我就不知道了,旅行社是刷卡,有一張IC卡。
記者:什麼意思啊?
服務人員:旅行社那邊用的是一張卡的那種,一卡通公司結算的,那個價錢不跟我們說的。那個是後臺結算的,我們前臺不知道。
2011、2012年,麗江市旅遊協會旅行社分會還組織各旅行社簽訂了《合作經營協議書》,在各旅行社之間實施收入二次分配,即按照約定的市場份額比例,分配從各旅行社收入中提取的旅遊綜合服務費、景點返傭、古城維護費返傭等收入。兩年間,各旅行社共計實施收入分配24次,共計分配金額2.27億元。
陳達:締結價格同盟,固定產品或者服務的價格,特別是搞收入的二次分配,這種行爲也嚴重違反了《反壟斷法》的有關規定,限制排除了市場的有效競爭,侵害了廣大遊客的合法權益。
對牽頭組織達成價格壟斷協議的麗江市旅遊協會旅行社分會,雲南省發改委已依法處以法定最高額度50萬元的罰款;對參與達成並實施價格壟斷協議的8大旅行社集團,雲南省發改委已依法分別處以上一年度銷售額之5%的罰款,合計罰款334.6萬元。陳達提醒即將迎來10月1號《旅遊法》大考的商家:
陳達:提醒廣大旅遊業經營者依法守信經營,提醒廣大遊客依法維權,優化消費環境。如果廣大遊客在旅遊過程中發現價格違法行爲,歡迎舉報。
明天,也就是10月1號,伴隨着國慶黃金週的到來,我國首部《旅遊法》也即將實施了。國家發改委選擇這個時候曝光旅遊價格違法典型案件,可謂是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儘管如此,我們還是提醒黃金週有出行計劃的朋友們,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被各種各樣的“旅遊陷阱”坑害,影響了出遊的美好心情。(記者季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