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本報訊(記者王鶴通訊員張其明)致公黨廣東省委會提案指出,上世紀50到90年代修建的建築各有不同的安全隱患,特別是玻璃幕牆已經成爲城市上空的“定時炸彈”,建議推動建築物的保健與診治工作。昨日記者從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的答覆獲悉,正考慮以廣州市爲試點,開放房屋安全鑑定業務。
提案指出,建築物的保健與診治非常迫切,例如,“玻璃幕牆自投入使用以來,自爆、墜落屢見報端,一批幕牆十年質保期已過,使用多年的玻璃幕牆會引發種種安全隱患,只能靠‘後天保養’去消弭。若事先沒有防禦,玻璃幕牆堪稱城市上空的一顆‘定時炸彈’,將成‘空中殺手’。因此對既有建築幕牆進行定期的鑑定診治和維護保養,是消除城市街道上空建築幕牆材料墜落隱患的必要措施和保障。”
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答覆承認,現行的法規制度主要是針對在建的建築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很少涉及既有房屋使用過程及檢測方面的安全管理。缺乏對房屋安全管理的強制性和預防性制度。而且,房屋安全鑑定體制不健全,“當前各地房屋安全鑑定機構基本上是房地產主管部門的下設事業單位,由於缺乏必要的人員編制和資金保障,所配備的專業技術人員和設備難以滿足工作需要。”
答覆透露,將逐步推行建築物保健與診治市場化管理。考慮以廣州市爲試點,在建立完善建築物檢測、鑑定、加固改造相關規範標準體系的基礎上,開放房屋安全鑑定業務,通過加強房屋安全鑑定和管理人員的培訓,建立執業資格制度,由具備相應的人員設備的機構和企業面向社會承接既有建築物檢測、鑑定、加固改造等業務,全面提高建築物保健與診治的覆蓋面。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