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瑞典卡羅琳醫學院7日宣布,把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兩名美國科學家和1名德國科學家。3人專注於囊泡運輸調控機制研究,揭示了細胞如何實現激素、?等關鍵物質的精確適時投放。諾貝爾獎評委會秘書長稱,希望這些研究能推動藥物研發,幫助治療癲癇、糖尿病等代謝疾病。
□獲獎原因
幫助理解細胞精准投放
當地時間11時30分(北京時間17時30分),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秘書長戈蘭·漢松走上卡羅琳醫學院“諾貝爾大廳”演講臺,宣布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者姓名和獲獎原因。
美國科學家詹姆斯·羅思曼、蘭迪·謝克曼和德國科學家托馬斯·祖德霍夫分享獎項。評選委員會
在聲明中說,他們的研究成果解答了細胞如何組織傳輸,謝克曼發現了能夠控制細胞傳輸系統不同方面的三類基因;羅思曼20世紀90年代發現一種蛋白質復合物,令囊泡基座與目標細胞膜融合;基於前者的研究,祖德霍夫發現並解釋了囊泡如何在指令下精確釋放內部物質。
聲明說:“這些發現對我們理解細胞內外物質適時精准投放產生了重要影響。”
漢松說:“設想無數人走在廣闊的大街上,怎麼找到正確的道路,公交車又在哪裡停下,打開門讓這些人下車?細胞內存在同樣問題,即找到不同細胞器間的正確道路並(讓搭載的物質)出來、進入到細胞表面。”
□意義何在
助推代謝疾病藥物研發
細胞生命活動依賴於細胞內運輸系統。所謂囊泡運輸調控機制,是指某些分子與物質不能直接穿過細胞膜,而是依賴圍繞在細胞膜周圍的囊泡傳遞運輸。囊泡通過與目標細胞膜融合,在神經細胞指令下可精確控制荷爾蒙、生物?、神經遞質等分子傳遞的恰當時間與位置。例如,對控制血糖具有重要作用的胰島素,正是借由囊泡精確傳遞並最終釋放在血液中。
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說,這一機制的發現幫助研究人員更好地了解了多種疾病,包括糖尿病和免疫系統紊亂。漢松希望,囊泡運輸調控機制的研究能繼續推動藥物研發,治療人體代謝缺陷等疾病。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開了今年諾獎的頒發序幕,物理、化學和文學等獎項將隨後頒發,每個獎項的獎金為800萬瑞典克朗(120萬美元),獲獎者將平分。
□人物
3名科學家曾獲同一獎項
羅思曼現年62歲,是耶魯大學教授;謝克曼64歲,在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任教;祖德霍夫57歲,2008年加入斯坦福大學。
羅思曼和謝克曼2002年因囊泡運輸調控機制研究獲得艾伯特·拉斯克基礎醫學研究獎,祖德霍夫2013年摘得拉斯克獎。這一獎項的獲得者先前多次榮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謝克曼凌晨1點在加利福尼亞的家中接到評選委員會電話。他說,囊泡運輸調控機制的研究改變了他的一生,諾獎可謂是對他和他研究團隊的重要認可。
本版據新華社人民網
□時間表
諾貝爾獎各獎項公布時間(北京時間)
物理學獎 10月8日 17:45
化學獎 10月9日 17:45
文學獎 10月10日 19:00
和平獎 10月11日 17:00
經濟學獎 10月14日 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