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從學藝到鑽研,從傳承到發揚,攔手門武術總會、津門攔手拳研究會會長張文仲作爲攔手門武術第七代傳人,在武學方面已被公認爲高手,而他更加傾注心力的事業則是將唯一起源於天津的攔手門武學發揚光大,並打破傳統武學門第之限,將武學之精妙深入淺出地傳授給民衆,讓更多普通人也能受益於武學。
電影《一代宗師》籌備期間,王家衛及其拍攝組輾轉尋找到攔手門傳人,並專程來津與張文仲座談。“探討了一些武學方面的問題後,王家衛說他們一直在尋找雙拳正面快速連功的破解之法,他們的武術導演現場還跟我切磋了一番。”張文仲用攔手門母拳之一的攔手拳“斧子手”一招破之,即以手爲斧順勢劈開進攻拳法。據說,這招也是當時劇組走訪全國多個門派後,唯一最有效的破解之法。
1650年在大直沽開創的攔手門,是唯一起源於天津的武術門派。經歷幾代改良和系統整理之後,成型四套母拳,即攔手拳、攔手翻拳、攔手操拳、攔手五花炮拳等一套完整武術體系。1933年在“第二屆國術國考擂臺賽”奪冠後,攔手門名聲大震,1952年又奪得天津擂臺散打賽冠軍。可是隨後的幾十年,攔手門發展卻開始漸入絕境。“由於門派武功傳內不傳外,加上社會習武風不甚盛行等原因,攔手門的練家越來越少。到了上世紀90年代,全天津市攔手門的練家子還不足10人。幾乎是瀕臨絕跡。”爲了不讓攔手門絕跡,張文仲從此開始了漫長艱苦的復興之路。
“我從小練武就愛做筆記,師爺看我好學就把他珍藏的筆記傳給了我,但在‘文革’中原本被毀,只有我手抄的2/3內容得以保存。”張文仲組織所有門人繼續發揚和操練攔手門各路拳法的同時,也整理了大量文字資料,花了近20年時間,把瀕臨絕跡的津門武學發揚光大。現在,攔手門的門徒遍佈全國22個地區,美國、意大利、日本等海外攔手門分會近幾年也都時常來天津溯源尋根。2007年,在張文仲及其門人的努力下,攔手門獲批天津非物資文化遺產,2011年又被國務院批准爲“國家級非物質遺產名錄項目”。
作爲全國28大武術門派之一,也是唯一從天津起源的武術,攔手門近年來也成爲天津河東區的文化標籤之一。但眼下張文仲正努力讓攔手門武術更多地造福百姓。他說:“攔手拳法的入門功夫就是氣息的運用,老人孩子都可以練習,對身心很有好處。”
“這招迎面三不過,一隻手壓住對方進攻,另一隻手攻其下巴,待對方擡腳則下手壓制分散其注意力,再反手重回直搗咽喉。”張文仲說,對於沒有武學功底的初學者來說,多教授一些可以利用手肘、膝蓋等部位的招數更能有效防身。包括撐抹、摘肘打等都是很適合初學者練習的招數。
“我希望自己這一身功夫能讓更多人受益。”張文仲近幾年一直致力於義務授武,但苦於沒有固定場館,只能自己和幾個徒弟分別在本市的幾個公園或社區進行練習。他說:“我們一直在尋找固定練習場,至少可以風雨無阻地組織大家練習,作爲非遺的很多寶貴資料也希望能展示給世人。”新報記者安元攝影許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