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棱鏡”情報監視項目曝光者、美國中央情報局前僱員愛德華·斯諾登在接受美國《紐約時報》採訪時說,他在飛往俄羅斯時沒有攜帶任何機密文件,因此可確保俄羅斯無從取得這些文件。另外,他認爲自己公開機密文件的舉動實爲揭露黑幕,而非泄密。
“沒想叛變”
斯諾登今年6月公開部分機密文件,隨後遭美國政府通緝。美國司法部門已提起針對斯諾登的刑事指控。
就針對他的指控,斯諾登說,他從沒想過叛變。
美國情報部門曾放話稱,擔心機密文件可能落入外國情報部門之手。但斯諾登說,美國國家安全局知道他沒有與外國人合作,知道文件並沒有流失。
“美國國家安全局至今沒有提供任何一個例證可證明泄露事件引發損失或傷害,”斯諾登說,“僅有一些不公開姓名的人或前任官員在說一些‘我們認爲’、‘可能’、‘假設’之類的話。”
“揭露黑幕”
斯諾登着重解釋緣何決定公開這些文件。他說,他對美國情報部門的質疑始於他在日內瓦爲中央情報局工作期間。當時,在如何提醒一名中情局特工相關情況的問題上他與中情局的一名主管發生爭執。此後,他發現繼續在這一情報系統下工作只會使自己受到懲罰。
斯諾登說,所以,公開這些文件的想法並非一時衝動,而是逐步形成。
他堅持認爲,公開這些機密文件符合公共利益,因爲披露這些情報可以告知公衆這些實際存在的祕密監視手段,並引發公開辯論。
“繼續掩蓋這些監視項目所產生的危害遠大於把它們公開,”斯諾登在採訪中說。
“不是泄密”
斯諾登堅持認爲,自己在“揭黑”,而不是“泄密”。
“任何一個項目,哪怕具有侵略性,哪怕有道德錯誤,只要獲得廣泛支持,都還有合理性可言,”斯諾登說,“但(‘棱鏡’)項目在公衆視線之外祕密實施,缺乏合理性,這纔是問題的關鍵。”
斯諾登進一步說,“棱鏡”項目是美國“試圖把‘黑暗統治’正常化”的一個例證,政府“在作出具有重大公共影響的決定之前不容公衆介入”。(鄭思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