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人民網北京10月26日電(記者楊牧翁奇羽)前國務委員、中日友好協會會長唐家璇26日在演講中指出,近年來中日關係問題頻發決非偶然,深層次原因是彼此認知和定位出了問題。改善兩國關係,不僅要治標,更要治本。當前尤其需要日方作出更大努力,解決好兩個戰略取向問題。
“首先,日本到底視中國爲對手還是夥伴?視中國的發展爲機遇還是威脅?”唐家璇指出,最近一段時間,日本國內談論“中國機遇”的聲音在減少,渲染“中國威脅”的論調在增多。有日本媒體指出,安倍政權的內外政策處處透出防範牽制中國的意圖,外交上甚至要聯合其他國家“圍堵”中國。
“這種現象的原因不外乎兩種,要麼是對華認知出現了偏差,要麼是要想通過渲染“中國威脅”來達到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我希望是前者,因爲後者不僅行不通,而且十分危險,是置日本乃至整個地區利益於不顧的體現,損人而不利己。”
“其次,日本到底是東亞國家還是域外大國的代言人,要爲東亞的發展服務還是爲域外大國的地區戰略服務?”唐家璇說,近年來亞洲地位的提升,不少域外大國紛紛聚焦本地區,積極加大投入。我們歡迎域外國家參與和支持東亞的發展,但也有個別國家熱衷於炒作政治安全敏感議題,在本地區搬弄是非、挑撥離間,爲東亞一體化進程設置障礙。
“此時此刻,人們十分關注作爲本地區主要發達國家的日本要扮演什麼角色?現在日本國內有一種論調,認爲日本應當依靠域外大國,維持在本地區的優勢地位。我想,亞洲的發展最終還是要依靠亞洲國家自己。任何國家企圖在本地區人爲搞緊張局面是不得人心的,是不可能實現的。”
唐家璇指出,我們理解日本是西方一員,也認同它同包括美國在內的域外國家發展正常關係,但如果日方認爲這樣就萬事大吉,從而輕視同中國等亞洲鄰國的關係,這隻會使日本的路越走越窄。我們希望日本真正將自己視作亞洲的一員,視亞洲振興爲己任,妥善處理同鄰國的關係,爲維護地區和平穩定大局、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發揮建設性作用。
唐家璇最後強調,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是從自身根本利益出發作出的戰略抉擇,我們將排除各種外來干擾,堅決沿着這條道路走下去。中國的發展將給地區和世界持續帶來更多發展機遇。希望日方能樹立客觀理性的對華認知,奉行積極的對華政策,真正把中日第四個政治文件中關於兩國“互爲合作伙伴,互不構成威脅”,“相互支持對方的和平發展”的重要共識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