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正值初冬,是候鳥南遷的季節。渤海早報記者昨日在七裡海濕地采訪時了解到,寧河通過實施萬畝葦田保護工程等途徑,不斷提昇七裡海周邊生態環境,吸引大批南下遷徙的鳥兒停留。
昨日上午,記者跟隨寧河縣七裡海管委會的工作人員來到了國家級濕地與古海岸自然保護區,乘船去鳥島,遠遠就見2000畝葦田中雪白的蘆花競相開放,隨風飄蕩。船越靠越近,成百上千的鳥兒忽地騰空而起,『嘎嘎』鳴叫著,在上空振翅飛翔,非常壯觀;遠處還有鳥兒自由地在水中游弋嬉戲、覓食。
『今年停留在七裡海濕地的候鳥明顯見多,僅野鴨就有四五萬只。』七裡海濕地與古海岸自然保護區顧問於增會介紹說,近年來,寧河縣在七裡海濕地保護上,遵循『生態優先、嚴格保護、合理利用』的原則,先後投入20多億元,實施西海萬畝葦海改造、東海濕地保護區、千畝灘地生態園、潮白新河蓄水以及造林綠化等生態修復工程,並打通兩條水道,使興坨、俵口兩個水庫相連,大力推行退耕還葦、退耕還水,形成了綠色的蘆林葦海,為鳥類築巢、繁衍生存提供了良好的天然食物和屏障。
據了解,七裡海濕地周邊生態環境的不斷提昇,吸引了南遷鳥兒來此棲息,有的鳥類甚至在此過冬。據監測,今年已經觀測到十多種國家一、二級保護鳥類,有東方白鸛、大天鵝、小天鵝、中華秋沙鴨、鸕?、金尾鴨、小白鷺、灰鶴等。『候鳥遷徙結束一般是在十月底,沒遷徙的鳥就可能在七裡海過冬了,預計會有近20種。』於增會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