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雙十一前夕某團購網站推出團購越南新娘的相親活動,吸引上萬的『光棍』們參加。據報道,與曾被解讀為中國社會低階層男性的婚姻夢不同,一些剩男白領也加入相親大軍,成為相親團主力。此事甚至引起官方的關注,外交部與公安部相繼表態,公安部甚至表示,涉外婚姻中介違法,將嚴打越南新娘團購。而就在10月底,國內某『富豪相親會』被央視揭老底,實質是主辦方利用美女『釣』富豪賺錢的把戲,而恰恰是這樣的把戲,甚至吸引了一位母親帶著高三女兒參加『海選』。半個月內接連發生的這兩個新聞事件,本質都是披著『相親』外衣的逐利行為。為什麼相親活動成了賺錢的工具?這背後揭示了什麼社會問題? |
||
|
一位『光棍男』王先生的觀點代表了時下剩男們的現實焦慮:在大城市裡沒房沒車,相親成功的概率會很低,就算姑娘同意,還要過丈母娘這關呢。他說,今年也有不少人給他介紹相親對象,但對方一聽他的物質條件不夠強,多半連見面都不願意。如今在大城市,房價高,生活成本高,結婚成本自然就高。母親帶著高三女兒參加『富豪相親會』海選的行為或許略顯極端,但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當前社會存在某種婚戀方面的心態:找對象就是一次對未來物質生活的投資。有需求就有市場,商家針對不同群體的相親活動應運而生,自然不足為奇。 |
||
|
當前社會出現『結婚就是投資未來物質生活』的心態,深層次原因在於我們社會正處於轉型時期。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民的生活出現極大變遷,原來的相對封閉性社會正快速向開放性社會變遷和發展,人們的行為方式、生活方式、價值體系都會發生明顯的變化,但高發展速度下也產生不少社會問題,例如貧富差距拉大,傳統道德觀念受到衝擊,導致不安全感凸顯,因此某些身處其中的群體急需尋找『安全的出口』。父母希望孩子有個有錢的另一半,正是出於讓孩子『下半生有著落』的『安全考慮』,哪怕被標上『拜金』的標簽也無所謂。由此可見,出現當前這種婚戀心理並不意外,是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但是這種婚戀觀背後所代表的價值觀並不正確,不能因此任由其發展成社會主流。婚姻本是建立在感情關系基礎上的,單純以物質作為准入標准,是對婚姻關系的異化,甚至對社會的穩定也有負面影響。要扭轉現時這種社會婚戀心理,有著社會發展進程的大背景,不是某個群體能獨立解決的,但對於正確婚戀觀的呼吁卻仍然有必要,因為本質上這是對正確價值觀的呼喚。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