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鄂東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英雄輩出,傳奇跌宕;鄂東是一方跨越的熱土,科學謀劃,捷報頻傳。行走在這片充滿着生機和希望的土地上,映入眼簾的是紅綠交織的和諧美景,飄在耳畔的是激越慷慨的發展進行曲,沁入心懷的是科學發展的堅強毅力和昂揚鬥志。
十月的鄂東,站在十二五的關鍵節點,沐浴着十八大精神的光輝,紅葉絢爛,滿目秋意,到處呈現出勃勃生機。歷時7天的“科學發展看鄂東——第五屆全國網絡媒體湖北行”採訪活動,由湖北省委對外宣傳辦公室、湖北省互聯網信息管理辦公室和荊楚網聯合舉辦,在11月3日完美收官。
近30家全國重點網絡媒體的編輯、記者走進黃石市、鄂州市、黃岡市,見證了荊楚繁榮發展的方方面面,領略了靈秀湖北的獨特風韻,切身感受了湖北科學發展的決心和信心,點讀鄂東發展的宏偉方略和細微末節,羣贊鄂東發展的雄偉氣象和美好未來。
10月28日上午,第五屆“全國網絡媒體湖北行”正式啓動。在新聞發佈會上,湖北省網管辦主任王中橋分別從人文地理、歷史傳統、紅色資源、生態環境、產業發展、投資環境等方面介紹了湖北的有關情況,使來鄂的各位記者對我省經濟文化建設的情況有了基本瞭解,爲後面的採訪活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採訪活動得到了黃石、鄂州、黃岡市委、市政府及有關縣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配合,黃岡市委書記劉雪榮、黃石市市長楊曉波、鄂州市委領導同志親自出面介紹情況、接受採訪。在短短一週時間裏,編輯、記者白天採訪記錄,晚上加班寫稿,以真摯的情感、獨特的視角,創作出了一大批優秀的新聞稿件,用鮮活的鏡頭和生動的筆觸展現了湖北鄂東經濟社會和科學發展的新建設、新變化。據不完全統計,此次採訪活動27家全國重點網絡媒體共推出專題14個、發表原創稿件和圖片1300多篇(幅),視頻5條,在網絡上掀起了一股“湖北熱”。
黃石:見證一座鄂東特大城市的“綠色崛起”
科學發展在湖北到底建設的如何?帶着疑問,採訪團首站走進了湖北省黃石市。在參觀了黃石東貝集團,探訪了黃石光伏發電基地,考察了黃石國家礦山公園和新冶鋼集團等後,編輯、記者看到了黃石悠久的礦冶文化和近年來在“生態立市、產業強市”戰略引領下,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最新成就。
黃石東貝集團把環境保護作爲發展的生命線,經過處理的廢水池裏飼養了60多條歡快暢遊的金魚;中國百年鋼廠湖北新冶鋼的鵝趣苑,一池清水竟是處理後的廢水,悠閒的黑、白天鵝吸引了媒體記者們的眼光,不禁紛紛拿起了手中的相機拍下了這一情景。
鐵山區以工礦廢棄地綜合開發試驗區爲契機,努力向第三產業轉型,從“鋼鐵工業搖籃”到“世界鐵城”,走上了極具特色的轉型之路;光伏發電基地的“屋頂太陽”節能減排上萬噸,特色生態產業發展讓黃石實現了“綠色崛起”;“黃石這座礦冶之城,沒有想象中的那樣到處是灰塵,反而修建的乾淨漂亮。”紅網記者康曉喬禁不住發出感慨。
黃石人破釜沉舟地大力調結構、治污染、修生態,綠色成果已初顯:他們戴了近半個世紀“光灰城市”的帽子被成功摘除,先後捧得“中國人居環境獎”、“國家園林城市”等榮譽。去年,黃石市中心城區空氣質量良好天數已達到346天。
正如東方網記者常曄所說:“在我看來,‘生態立市產業強市’的理念已經深入到黃石市的各個層級和單位骨子裏,相信黃石會越來越美!”
鄂州:一個市“城鄉一體化”建設的試驗
對許多農民來說,辦理各種證件手續並不是一件十分方便的事,但現在,鄂州峒山的農民再也不用往市裏面跑了。在新社區公共服務站,寬敞明亮的辦事大廳裏,黨羣事物、教育醫療、人口計生、民政殘聯等5個窗口,可以辦理33個項目。其中結婚證、生育證等項目,只要證件齊全,立等可取。
而給農民帶來方便的就是“鄂州城鄉一體化”的“峒山模式”。10月30日,採訪團一行來到湖北省鄂州市,集中採訪了湖北省第一個城鄉一體化試點城市的建設。
“這裏條件好,自來水、天然氣、門前的道路、屋後的綠化、家裏的寬帶,都跟城裏一樣!”57歲的鄂州長港鎮峒山村村民程松林高興地告訴來訪的全國網絡媒體採訪團記者,“原來沒享受到的東西現在都享受到了,這裏住着舒心,我非常滿意。”
整齊的路燈、寬敞的廣場、映襯着四周古典式的樓房;閒暇之際、村民們聚在一起下棋、健身、聊天、充分享受着新社區帶來的生活樂趣……走進社區,隨處可見“獨具匠心”的景觀,這讓網絡編輯、記者忍不住嘖嘖稱讚。果實累累的石榴、青棗輸,三五成羣的小雞,也成了他們鏡頭中的風景。此情此景,讓記者們不禁感慨:“走進新社區,家家歡樂多!”
行走在如畫的燕磯鎮池湖社區裏,編輯、記者們卻發現大多數村民家的大門緊閉,這和印象中的農家似乎不同。講解員告訴大家,這裏大多數村民白天在鎮上的企業裏上班,晚上下班後纔會歸家,“和城裏人一樣”。
與池湖社區僅一條馬路之隔,正是金剛石刀具產業集羣的重點龍頭企業——湖北鄂信鑽石材料公司。目前,公司員工百分之八十都是當地村民,上下班步行只需5分鐘。“再也不用6點起牀騎摩托往城裏趕,每月就可拿2500元錢的工資,還可以照顧家裏。”村民們的幸福感大大增強。
鄂州市統籌城鄉一體化辦公室副主任王向民介紹,鄂州市按照“全域鄂州、統籌發展”的思路,堅持把工業和農業、城市與農村、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作爲一個整體進行謀劃,大力推進綜合城鄉一體化建設。
具體而言,它是以全域理念謀劃城鄉空間佈局,以新區建設促進城鄉一體發展,以“六網”工程爲抓手加快城鄉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以“五個全民”爲重點實現城鄉公共服務均衡化,以生態文明建設引領城鄉綠色發展,以綜合改革爲突破口破除城鄉二元體制障礙。
峒山村和燕磯鎮池湖新社區是鄂州推進城鄉一體化的一個縮影。在城鄉一體化的推動下,鄂州的農民開始了由“村民”到“居民”的變化!
黃岡:建設“四個大別山”老區插上飛騰的翅膀
10月31日,採訪團一行先後來到了黃岡市黃州區的城東新區、中糧集團、崑崙能源LNG項目等等,並夜遊了遺愛湖公園。每到一處,採訪團的編輯、記者都會認真聽取情況介紹,詳細詢問發展細節。黃岡長江大橋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遺愛湖公園濃厚的東坡文化氛圍以及伊利乳業井然有序的生產車間讓採訪團的編輯、記者頻頻舉起手中的相機,按下快門,捕捉寶貴的瞬間。
在黃州區,記者們瞭解到:城東新區將被打造成數字新區、智慧新區和生態新區,三到五年將規劃藍圖變爲現實,成爲未來黃岡城市新中心;中糧集團作爲龍頭企業聯動大產業,正積極努力地以集團“全產業鏈”戰略爲引導,開展區域深耕形成整體核心競爭力,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崑崙能源LNG項目待建成投產後,可保障湖北省調峯用氣和下游終端市場的用氣需求,爲武漢城市圈及周邊地區發展提供能源支撐,做到氣化長江;2014年2月底建成通車的黃岡長江大橋,將與武漢“無縫對接”只需28分鐘。
生態資源是羅田最大的優勢資源。羅田縣委書記肖燕梅告訴記者,多年來,羅田堅持“工業向園區集中、企業向產業聚集”,着力發展生態產業。11月1日,編輯、記者們品嚐到了正宗的羅田板栗,觀賞到了羅田紅葉、攀登到了大別山天堂寨哲人峯,一路秀美的風景和清新的空氣讓記者們大呼此行不虛。
“羅田板栗甲天下果然名不虛傳!”華麗食品採取“公司+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戶+特色產品連鎖店“的經營模式,富裕大別山“慄農”;南方家居工業園讓羅田養在深閨人未識的豐富林業資源得到了利用,一業帶來百業興,精美優質的傢俱不僅美化了羅田人的生活,而且還解決了一部分失地農民、下崗職工的再就業問題。
11月2日,在紅安新型產業園,採訪團記者看到,建設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荒山崛起新型園區,一座座鱗次櫛比的廠房拔地而起,四通八達的馬路暢通園區每個角落,昔日的荒山,變成開放開發的熱土。
“近兩年,紅安在全省縣域經濟排名中連續進位18位,成爲全省縣域經濟進位最快的地區。這種現象被外人稱爲革命老區發展傳奇。”紅安縣委書記餘學武在記者見面會上說,“打造千億園區,建設縣南新城。這是我們紅安人的夢,我們將奮力實現。”
同一天,採訪團還來到了紅安縣“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陵園”,在綿綿的秋雨中瞻仰了革命烈士紀念碑,向紀念碑敬獻花籃,並參觀了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烈士紀念館,緬懷革命先輩的不朽功勳。(荊楚網記者鄭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