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吳亞昆爲參觀者講解藏品
吳亞昆收藏的犀牛角算盤
天津北方網訊:西馬路的居民樓羣中有一棟古香古色的二層小樓,它就是坐落在菜市場旁的私人博物館,800平方米的展廳,千餘件展品,完善的文物保護設施和防盜系統,都是由51歲市民吳亞昆經過4年親手打造的,市民可免費參觀。
少時開始淘寶路
25日,記者走進這家位於西關北里居民樓羣中的私人博物館,2009年,吳亞昆利用這二層小樓,共計800平方米的地方,建成博物館。展品以瓷器、字畫和石雕爲主,數量有上千件,絕大部分是明清時期的藏品,藏品中年頭最長的有三千年歷史,這些都是吳亞昆30多年淘來的得意之作,有三千多年前的“臂鐲”、明朝東廠的“腰刀”、古玉、字畫、瓷器等。
吳亞昆是土生土長的天津人,因家中祖父輩喜歡收藏,吳亞昆自小耳濡目染,對收藏產生興趣。他從12歲開始拜師學習書畫和歷史,在十五六歲時,就一個人去當鋪淘藏品,從此走上收藏之路。
能收藏自己傾心的物件是吳亞昆一生的追求,他曾爲一把算盤,苦苦等候十年,從最初失之交臂,到最後的失而復得,他付出了不少心血。記者在吳亞昆的私人博物館內看到了這把讓他耗費十年精力的算盤。吳亞昆說:“這把算盤是黃花梨的框子,可能大家都看不上眼,最珍貴的是算盤珠,91粒珠子全是油犀牛角製成,犀牛角具有涼血的功效,能讓使用者保健身體。”
十年苦尋小算盤
最初,吳亞昆沒有發現這把算盤的精髓之處,後來才知是自己看走眼了,十分懊惱。此後他一直苦苦尋找,十年後,他再次見到這把算盤,便幾次拜訪算盤的主人,終於將算盤收入自己的藏品中。
提到30多年的收藏之路,吳亞昆特別想感謝一個人——自己的老婆劉文珠,不管多麼困難,劉文珠都默默地支持着他。劉文珠在接受採訪時說:“結婚後我們家的錢大多都是用來購買藏品,困難時,我也想過讓他放棄其中的某件物品,可是他對這些東西的喜歡與不捨,讓我難以啓齒,爲了他的喜好,再難也要撐下去。”(記者李海燕 攝影 記者 王欣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