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新華網長春12月7日電(記者段續張楠)中國農民畫作者李俊傑將於明年一月份前往瑞士首都,應邀參加當地舉辦的畫展。
事實上,這並非他第一次走出國門。德國、奧地利、新加坡、馬來西亞……這位地道的農民因爲自己獨特風格的作品廣受關注,也讓位於中國東北的吉林省東豐縣和這些相隔萬里的國家發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繫。
東豐縣因其高達數萬人的農民畫創作隊伍在中國頗具知名度,這個被中國政府命名爲“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的縣城裏藝術氛圍濃厚。
這裏創作的農民畫共有185件被中國美術館收藏,600多件作品被聯合國和世界其他一些知名美術館收藏。
一幅幅色彩鮮豔的畫作用質樸的線條勾勒出中國農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貼近生活的創作拉近了作者與觀衆的距離。
而一些描繪中國農民外出務工、新農村建設以及中國東北農村特有風俗的作品深受國內外客商歡迎。
在縣政府專門撥給李俊傑使用的一間二十多平米的創作室裏,他正在創作平生最大的一幅作品。這幅長卷長約二十多米,內容是他兒時中國東北地區的傳統過年習俗。
李俊傑的作品不僅讓更多人看到中國農村的發展,也爲自己帶來了許多變化。“評上了正教授,取得一些經濟收益,生活水平提高了。”
和李俊傑一樣,這裏的許多農民依靠農民畫增收不菲。“藝術和商業結合,產、供、銷緊密聯繫,用市場化手段發展具有特色的農民藝術。”中國農民畫研究會成員呂延春說。
越來越多的農民加入到農民畫創作中。紅郎頭村村民王樹仿年近花甲,因爲愛好開始學習繪畫,不大的房間裏擺滿了畫板顏料。
“複雜的畫作需要五六天,簡單的大概一兩天就能完成。”王樹仿說,“一幅畫平均能賣六十塊,有專人來收購。農閒時光畫畫就能掙兩萬多。”
吉林省工藝美術大師劉丹的工作室在縣城小有名氣,他是衆多創作者眼裏的經紀人。“我免費提供培訓,農民的畫作我負責回收,在各種展會、畫廊上推介。”劉丹說,“精裝畫幾百塊,大的幾千塊都有,一年營業額能有三百多萬。”
面對日漸紅火的市場,許多作者也有一些隱憂。
李俊傑最擔心精品與力作的匱乏。作爲縣裏知名度最高的農民畫藝術家之一,他最希望看到更多後來者能超越自己,“如果總是一枝獨秀而不是百花齊放,這非常可怕。”
一些作者開始刻意模仿起市場上流行的畫風和西方美術風格。“農民畫要堅持自己的特色。”呂延春說,他剛剛辭去東豐縣農民畫館副館長職務,專心搞起了創作。
“如果沒有好的作品怎麼能行?”他覺得藝術產業化不能是純粹做買賣,“實實在在的生活和深厚的文化才能給予農民畫無限的發展潛力。”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