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姜,不用醫生開藥方。』青蘿卜是備受津城百姓青睞的食品。新年伊始,第七屆中國沙窩蘿卜文化旅游節在西青區辛口鎮開幕,記者趕赴沙窩蘿卜的原產地——辛口鎮小沙窩村采訪得知,為了讓市民吃上更多甜脆的青蘿卜,曙光沙窩蘿卜專業合作社自主研發了無損檢測線,用聲吶技術為市民檢測『舌尖的甜度』。
小沙窩村黨支部書記、曙光沙窩蘿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樹光告訴記者,合作社共投入了400萬元,請來了市農科院專家,試驗了將近一年,終於讓這套以聲吶技術為核心的青蘿卜無損檢測線正式投用。
『以往,蘿卜甜不甜、脆不脆,不切開嘗嘗是不知道的。現在,有了這套設備,電腦屏幕會一目了然地顯示出來。』李樹光一邊說一邊把幾個沙窩蘿卜放入檢測線,記者看到,一個個沙窩蘿卜先經過粗選,留下長相周正的,再經過三道水洗流程,被傳送帶送達檢測平臺前,通過聲吶技術,蘿卜的甜度、果密度、色度全部在電腦屏幕上顯示出來。『我們根據這些指標,把蘿卜分為精品級、一級、二級、三級四類,等級越高,口感越好,售價也越高。等級較低和賣相不好的蘿卜,將通過深加工,制作為蘿卜脆、蘿卜糕、蘿卜酥等甜品。』
為了讓市民餐桌上的沙窩蘿卜更加綠色無公害,今冬,農戶們把播種期推遲了將近半個月,這樣一來氣溫更低,田裡的害蟲基本都已凍死,不用噴灑農藥;不施肥,蘿卜生長期更長,能儲存下更多的水分和?,口感更加甜脆。農戶們還在蘿卜的外包裝上貼上『二維碼』、『條形碼』,蘿卜在哪裡種植、什麼時間采摘、屬於哪個等級,手機一掃全都能查出來,實現了食品安全生產、流通及消費的全過程監控。
本次沙窩蘿卜文化旅游節將持續到1月30日,共有6000餘畝,2400萬斤優質沙窩蘿卜,等待市民采摘。本報記者劉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