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廣東三千警力“雷霆掃毒”,給陸豐甲西鎮“毒品堡壘村”博社村制販毒品犯罪活動雷霆一擊。清剿過後,博社村現在是什麼景況?當地政府做了什麼工作?1月3日,記者專程趕赴博社村探訪。
生態
一日“成名”,本分村民嫌“丟人”
3日下午3時許,記者驅車趕到汕尾陸豐市。一進入甲子、甲西等“三甲地區”境內,“毒品一日不絕,禁毒一日不止”等醒目的宣傳條幅、公益廣告牌不時映入眼簾。越接近博社村,類似的橫幅和標語越多。公路上設置的多個“重點整治執勤點”,正對來往車輛進行檢查。
面積僅0.54平方公裡的博社村,是甲西鎮最大的行政村,共有1700多戶、1.4萬餘人,村民絕大部分姓蔡。記者發現,整條村莊的道路不僅蜿蜒復雜、擁擠難行,且大多為泥路,一有車輛經過即卷起塵土飛揚。村道兩旁,時不時就有一堆惡臭垃圾,村裡的小河早已淤積,污水如墨。但與破落的村道形成強烈對比的,是村裡林立的豪華別墅,還有到處停放的豪華小車。
在博社村內轉悠,幾乎每隔五米就能看到一條禁毒標語,許多民房的牆體上,也貼著《陸豐市公安局關於嚴厲打擊毒品違法犯罪活動的通告》。掃毒行動結束已幾天,村裡仍隨處可見公安民警與警車的身影。
與村道旁經營士多的蔡姨攀談,提起此前博社村部分村民參與制販毒情況時,蔡姨以不知道具體情況為由避而不談,但聊及“雷霆掃毒”行動前後的生活變化時,蔡姨指著店門口一臺發電機略顯興奮地說,博社村村民多年來都未能正常用電,幾乎家家戶戶都要自備發電機發電,“光是燒油,一天就要耗費百來塊錢。”蔡姨說,最近情況大有好轉,村裡乾部正在做工作,每天基本上都能正常供電了。
“雷霆掃毒”行動讓博社村一下子出了名,博社村的大多村民說起來只是搖頭嘆息,曾在上海從事網絡工作、近期回博社村開辦了全村第一家電腦服務公司的蔡先生對記者說:“村民們還是乾點實事比較好,以後不要碰這些事情了,真丟人!”
重建端掉“蛀蟲”,迅速組建村“兩委”
對於“雷霆掃毒”行動取得的成效,陸豐市禁毒辦主任林春家興奮地告訴記者:“盼望已久”、“大快人心”,並表示行動戰果超出了自己的預期。
據介紹,“雷霆掃毒”行動之前,博社村的“兩委”基本形同虛設,連村委辦公場所都沒有,包括村支部書記蔡東家在內的幾名村乾部因涉毒悉數落馬,村“兩委”一下子垮掉。行動結束後的第三天,即1月1日,陸豐市迅速給博社村搭建起新的“兩委”班子:陸豐市人社局主任科員蔡水寶、金廂鎮黨委副書記蔡偉宋二人受命回到博社村主持工作,蔡水寶兼任博社村黨支部書記,蔡偉宋兼任副書記。
記者在博社學校旁見到,一處兩層建築掛上了“博社村支部委員會”的嶄新牌子,工人駕駛鉤機正忙碌趕工平整空地,今後這裡將作為該村“兩委”的新辦公場所。
蔡水寶介紹說,近期他和蔡偉宋將召開民主生活會,從博社村149名黨員中認真甄別、篩選出年輕有為、不“沾毒”的黨員,組建新的黨支部。當務之急是配合公安部門,對博社村進行地毯式徹查和毒品殘渣的清理工作,並抓緊開展民生工程建設。
林春家分析說,博社村之所以成為“毒品堡壘”,主要是因為當地經濟基礎薄弱,村民的生活條件非常艱苦,“博社村一個普通的成年勞動力,月收入大約1000元。”林春家說,受上世紀90年代“三甲地區”走私風潮影響,許多村民萌生“賺快錢”的念頭,甲西鎮22個行政村中,涉毒的就有10個,“挑揀麻黃草可能一天就能賺500元,三兩天就能抵過一個月工資,許多人都抵擋不住誘惑。”
行動過後,原本參與涉毒產業低端工序的村民失去經濟來源,或將成為新的不穩定因素。據介紹,從去年12月30日起,陸豐市委、市政府便加派6個由市領導帶隊的工作組,進駐到甲西鎮博社村等6個重點村,一方面重新組建垮掉的基層組織,繼續打擊“漏網之魚”和試圖趁機作案的不法分子;另一方面則要整治村容村貌,抓緊民生工程建設,引導博社村重回正軌。
陸豐當地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博社村海岸線有2800多畝灘涂、萬畝果園,當地政府將根據博社村實際,在漁業和農業方面對其進行幫扶,並鼓勵有能力的村民外出到珠三角等地發展,積極發動外出鄉賢回鄉開辦工廠,多為當地村民提供一些就業機會。
族約
“房頭”開會,不准族人再“染毒”
現年60歲的博社村民蔡奇鵬,從上世紀90年代便外出到深圳從事廢品收購生意,一乾就是20多年。2012年,他把生意交給兒子繼續經營,自己帶著老婆回到家鄉養老。說起村裡有人參與制毒,蔡奇鵬有些謹慎地說,以前在外地沒怎麼聽說,也就去年在村裡纔聽說有些人在“搞七搞八”,具體怎麼弄的不甚清楚。“這種錢千萬不能賺,要害子孫的!”蔡奇鵬還是明確表達了對毒品的態度。
村裡有人制毒,為何幾乎沒人去勸阻或舉報呢?記者在村裡走訪了多位村民,大多數表示:“你去說,他們(指制毒分子)會覺得你多管閑事,都是同村鄉親的,不想惹麻煩。”
村乾部為何不管?蔡奇鵬笑了:“一個家庭的家長自己都做了虧心事,能管好孩子嗎?”這個比喻意有所指:博社村原村支部書記蔡東家便是此次“雷霆掃毒”行動落網的頭號人物,他早期參與販毒,近年更成為村裡制販毒人員的“保護傘”。
據多位村民說,在過去,就算知道族裡有人從事制販毒犯罪,懾於不同“房頭”勢力,也多是敢怒不敢言,只有管好自家子弟。比如蔡奇鵬自己五兄弟,便紛紛把子女帶到外地去做生意,遠離毒品之源。
博社村蔡氏族人共分為四房。1月1日這天夜裡,四個“房頭”的主事長輩都被召集起來開會,新任博社村黨支部書記蔡水寶主持了會議。蔡奇鵬是自己那一房的長輩,也作為代表參加。蔡奇鵬告訴記者,幾位宗族老輩一起約定:分頭回去告誡各自的族人,不得再碰制販毒品的事,如再犯事村人公憤,不僅要報警抓人,還要加倍嚴懲。據稱,宗族老輩還決定將“族約”張榜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