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用『千裡眼』識破人群中用帽子遮擋臉部的犯罪嫌疑人,用『無形的手』調度公交車輛……這樣的生活場景正在逐步變為現實,但實現這些設想的不是人力,而是一種名叫『大數據』的技術。1月3日,天津市大數據科技專項『大數據算法及其應用』項目在天津大學啟動。
通過分析你的網絡消費習慣,就知道你何時養了寵物,何時有了自己的小窩、何時裝修、何時有了寶寶又為寶寶花掉了多少奶粉錢……事實上,你光顧過的每一家電子商務網站正在根據你的消費記錄,『計算』出你詳細的消費習慣和時段,這就是大數據的魅力所在。
何為大數據?與會專家介紹說,隨著互聯網的出現和發展,全球數據量超過了現有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的處理能力,於是人們將無法在容許的時間內用常規軟件工具對其內容進行提取、處理、分析的數據集合稱之為大數據。打個比方,一個城市幾十萬個攝像頭一個月拍攝存儲下來的數據就可稱之為大數據。面對海量的數據,單純依靠人力難以完成分析,而大數據技術則可以從龐大的數據集合中找尋有價值的數據和知識,比如為商家發掘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替醫生及時發現患者身體的變化等等。
大數據技術讓計算機系統具備了『認人』的能力——只要提前把需要『記住』的對象圖片和視頻錄入到系統中,系統就可以在人群中識別出哪一個是它曾經『見過』的人。天津大學團隊研發的『人臉識別系統』采用高效、高准確性的人臉識別算法,即使特定對象所處環境的光照條件有變化、或是臉部有遮擋、有背景乾擾等情況,該系統依然具有很高的識別率,獲得了國內同行好評。該技術將主要應用在火車站、飛機場等安保措施嚴格的公共場所。此外,該系統除了能夠實時監控,還可以根據提前錄入的數據,協助警方在海量的監控視頻中迅速查找犯罪嫌疑人的行蹤,大大提高辦案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而在專家的描述裡,大數據實際上在我們身邊時刻發生著。在網絡地圖上輸入A地和B地,計算最佳路徑和時間,就是大數據的一個體現,科研人員要做的,就是不斷優化算法,使速度更快,結果更准確。
當你用手機掃描二維碼,並將其用微博轉發的時候,你的消費習慣、偏好,甚至你的社交圈子的信息,已經被商家的大數據分析工具所捕獲,隨後,他們需要做的,就是利用大數據對你的習慣和需要進行精准的分析、挖掘、展現和預測,向你提供進一步的信息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