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敘利亞反對派內訌正在全面升級!”與“基地”組織關係密切的極端組織“伊拉克和敘利亞伊斯蘭國”攻下伊拉克城市費盧傑,意欲建立“伊斯蘭酋長國”。但在敘利亞境內,“伊拉克和敘利亞伊斯蘭國”成爲敘各路反對派武裝的衆矢之的,這兩天更爆發大規模衝突,導致274人死亡。6日,它向其他反對派陣營下了最後通牒,要求停戰。半島電視臺駐黎巴嫩記者悲觀地認爲,這次戰鬥是敘反對派最大規模的一次內訌。事態已經發展到可能引起另一場戰爭的轉折點,並且破壞了敘反對派推翻巴沙爾政權的整體實力。美國和歐盟已停止向敘反對派直接提供武器和彈藥,擔心這些物資最終可能落到“基地”組織手中。
敘北部城市拉賈成了反政府武裝內訌的主戰場,這裏長期被“伊拉克和敘利亞伊斯蘭國”控制,並實行嚴苛的伊斯蘭教法。6日,一支由宗教極端勢力聯合組成的團伙圍攻“伊拉克和敘利亞伊斯蘭國”駐守的戰略要塞,並釋放了附近監獄中至少50名囚犯。據稱,這座監獄關押了上百名囚犯,其中魚龍混雜,既有極端分子,也有反政府的人權活躍人士,還有西方記者。
在伊德利卜,另一個極端勢力“伊斯蘭陣線”攻擊了“伊拉克和敘利亞伊斯蘭國”的戰略要地,並切斷了周圍的補給通道,打死“伊拉克和敘利亞伊斯蘭國”武裝分子34人,逼迫後者撤退;參與襲擊的還有另外一支極端武裝力量“勝利陣線”。
由8個派別組成的反對派武裝聯盟“聖戰軍”也向“伊拉克和敘利亞伊斯蘭國”宣戰。這個新聯盟發表聲明說:“我們發誓將進行自衛,捍衛我們的尊嚴、財富和土地,打擊褻瀆真主旨意的‘伊拉克和敘利亞伊斯蘭國’,直到它宣佈解散。”“聖戰軍”提出,“伊拉克和敘利亞伊斯蘭國成員要麼加入其他反對派隊伍,要麼交出武器離開敘利亞。”“聖戰軍”還指責“伊拉克和敘利亞伊斯蘭國”爲了爭奪對反對派的控制權,用各種手段打擊其他組織,並有計劃地對活動人士和其他反對派濫用暴力。
敘境外主要反對派“全國聯盟”則表示“完全支持”反對派打擊盤踞在敘北部的“伊拉克和敘利亞伊斯蘭國”。“伊拉克和敘利亞伊斯蘭國”6日向其他反對派武裝下達最後通牒,要求停戰,“否則將離開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阿勒頗,這個城市將落入政府軍之手”。
目前敘反對派主要有三股勢力:以“伊拉克和敘利亞伊斯蘭國”爲代表的宗教極端組織、世俗化武裝和以“全國聯盟”爲代表的溫和政治勢力。法蘭西24電視臺報道稱,“敘利亞自由軍”等派系揚言發動“二次革命”,目標是昔日盟友“伊拉克和敘利亞伊斯蘭國”,但他們也擔心此舉會令大馬士革當局漁翁得利,因爲“伊拉克和敘利亞伊斯蘭國”等極端派系武裝一直是反對派武裝的主力。
美國《華盛頓郵報》認爲,敘反對派大規模內訌主要是“爭權奪利,搶奪地盤和‘革命’主導權”。路透社援引歐洲外交關係委員會智囊人士的話稱,敘反對派的內訌將“嚴重影響反對派推翻巴沙爾政權的努力”。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稱,美國和歐洲希望敘反對派內訌能令反對派中的世俗溫和派佔上風。華盛頓近東問題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安德魯·塔布雷爾稱,內訌“或許有助於改善反對派的公關形象”。但也有人不以爲然,指出美國“不應再犯這種‘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錯誤”。
美國《洛杉磯時報》報道稱,敘反對派爲了爭奪“後巴沙爾時代”敘利亞的控制權大打出手,相當於爲巴沙爾長期渲染的“反對派是恐怖分子”的宣傳背書,此次內訌是大馬士革當局公關戰的意外勝利。這場戰鬥令原本支持反對派的西方陣營進退兩難,衆多武裝派別在海灣國家或“基地”組織資助下進入敘利亞喧賓奪主,讓自2011年3月爆發的“敘利亞起義”變質,被極端派系控制,它們成了反對派的主流。資深外交人士也認爲,敘危機持續近三年,發展至今,其性質已經發生改變。最初要求民主變革的反政府力量正被極端宗教勢力取代,西方扶持的世俗化反對派勢力越來越弱,將來恐怕不得不在巴沙爾和“基地”組織之間做出艱難選擇。
另據報道,裝載敘利亞第一批化武的運輸船已離開敘利亞港口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