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隨着本市汽車保有量的不斷增加,日趨緊張的道路和停車資源成爲人們關注的焦點。天津從2013年12月16日零時起在全市實行小客車總量調控管理,併發布了《關於發展公共交通優化出行環境的措施》,其中提出了因地制宜建設立體化公共停車設施的舉措。“立體化停車”這個相對陌生的概念也走入了大家的視野,“立體停車”是什麼?在本市目前的現狀又如何?帶着這些問題,記者體驗了市內多家停車樓。
記者體驗1
2013年12月22日晴地點:國際商場停車樓
“這座停車樓比你年紀都大”
在網上查找立體停車樓,國際商場停車樓首先映入眼簾,因此記者將它選爲體驗立體停車的第一站。國際商場立體停車樓位於國際商廈後身的單行路——西寧道,處於濱江道商圈的繁華地帶,這裏的停車體驗花費了記者將近半小時的時間。
12點10分,記者從營口道左轉駛入西寧路,路邊是聯華停車場,車子一輛接着一輛停得滿滿當當。由於正值週日,西寧道上通行緩慢,當車子開過西開教堂約100米時,在道路的右側可以看見停車樓的藍色標誌牌,再前行20米才隱約看到了“藏”在兩輛車中間的停車樓車庫門,庫門旁是停車樓管理員崗亭。
到達後詢問存車方法,管理員指着車庫門前被兩輛車擠得目測不到2米的通道說:“得從這兩輛車中間擠過來。”跟管理員再三確認車輛能通過後,記者開始了極爲艱難的右轉操作。但是此時管理員示意把車先停路邊,有人來取車,要先讓取車的人把車提出來。等了約5分鐘,車庫門打開,一輛小型轎車開了出來。
在管理員一次次“向右打滿輪、回輪、後退”的指揮聲中,記者的車子終於擠到了庫門前的兩輛車中間,接着車庫門擡起來了,庫門擡起的同時,一面比庫門前兩輛車之間距離還寬的鏡子出現在了對面的牆上。這時管理員提醒道:“開進去時車的倒影要保證都在鏡子中。然後下車出來時把兩邊的後視鏡都閉上。”
從車庫出來,管理員對記者說道:“這個停車樓就是國際商場的配套設施,已經20多年了,比你年紀都大,別管是存車還是取車,每操作一次光電費就得花掉4塊錢,根本不掙錢,光賠錢了。”
在停車1小時40分鐘後,記者回到了停車樓門口,取車等待用時5分鐘,在此過程中記者向管理員詢問:“這裏這麼隱蔽,停取車時間又長,能停滿嗎?”管理員表示:“這裏一共就28個車位,有好多在附近工作的人來停車,工作日的時候來晚了都挨不上個。”該停車樓費用爲6元一小時,記者最後交費12元將車取走。
記者體驗2
2013年12月24日晴地點:大衚衕海河停車樓
從靠近到進入再到離開都不易
大衚衕海河停車樓位於海河岸邊,佔地面積約6250平方米,建築面積20000多平方米,共七層。其中一二層設計爲非機動車停車場,三至七層爲機動車停車場,機動車設計車位389個。
當天是週二,記者中午來到該停車樓,經北門外大街右轉剛一進入南運河南路,就感受到了大衚衕商圈的繁華,路邊到處停放的各色車輛把道路擠得差點變成“單行道”,路口處出入車輛各不相讓,車子的油門踏板基本成了擺設。從北門外大街到停車場入口這麼短短1公里左右的路程,記者整整開了半個小時,甚至不如走路快。
在這裏停車倒是比國際商場停車樓容易不少,在入口管理員會交給駕駛員一張磁卡,通過刷卡來計算停車時間。車在樓內盤旋而上,平緩的坡道兩邊都是停車位,但是在這座樓中看不到任何機械停車設備。
這座停車樓雖然有近400個車位,但在大衚衕這樣客流極大的地方仍稍顯不足,從一樓到六樓幾乎停滿,運氣好正好趕上別的車開走可以見縫插針,否則就只能更上一層樓看看有沒有空位。存完車後,汽車駕駛員和乘客需從停車樓專用直梯下樓。
停車1小時25分鐘後,記者回到了停車樓。但是出口交費處車輛已經排到2樓,排隊時間花費了10分鐘,本來以爲能把時間控制在一個半小時以內的記者花費了兩個小時的停車費12元整。
停車樓出口位於金鐘橋大街這個單行路旁,出來只能左拐進入金鐘橋大街,這條馬路上行人、自行車、三輪車、機動車混行,十分混亂,油門踏板又被閒置了起來。就這樣,歷經整整20分鐘,記者一步一挪地駛離了這裏。
記者體驗3
2013年12月24日晴地點:規劃展覽館地下停車樓
整樓的先進設備無人用
從海河停車樓出來後,記者驅車直奔位於意式風情街的規劃展覽館,在勝利路看到了停車樓標誌還有顯示剩餘停車位數量的電子顯示牌,到達了這座位於規劃展覽館地下的停車樓。該停車樓採用刷卡計時方法,每小時費用6元,停車卡上顯示該停車樓與海河停車樓一樣同屬海河公司所有。
這座地下停車樓共有兩層,佔地雖不大,但與前兩座停車樓相比,另有其“高明”之處:充分利用有限空間,創造更多車位。開車駛入這座地下停車樓,會發現車位上裝有起降裝置,通過裝置可以將車輛升高。但是裝了起降裝置後每個車位的空間變得很小,設備上的橫杆、立杆、鏈條將本就不大的車位擠得只比後視鏡寬幾釐米。記者親身體驗時,倒退5次纔將車子順利停入車位,下車後需側身才能從車位中出來。
跟前兩座停車樓相比,這座地下停車樓的利用率就相形見絀了,剛剛進入地下一層就看到了不少空車位,而且整個停車樓的起降裝置都在閒置。記者存車、取車兩次進入停車樓只看見了3輛移動的車。據收費口管理人員介紹:“停車樓有446個停車位,平時來這停車的人比較少,節假日時人會多一些。”然而記者在周圍看到,佔路停車場生意很火。
記者體驗4
2013年12月30日晴地點:大沽路停車樓
耗時1小時20分鐘才找到
體驗“大沽路停車樓”,記者頗費了一番周折,僅尋找停車樓地點就用時1小時20分鐘,是4座停車樓尋找過程中歷時最久的一次。11點40分記者到達大沽北路開始尋找這座停車樓,圍着保定道、建設路、煙臺道、解放北路等單行路饒了幾圈無果後,在保定道問了一位路邊停車場管理員,被告知該停車樓位於煙臺道和安徽路的交口,而此時已經是12點10分了。
由於汽車導航儀未對安徽路進行標註,幾番繞行尋找無果後,記者在建設路詢問了第二位路邊停車場管理員,被告知:“不知道哪有停車樓,但左拐就是安徽路,但去的話要在前面繞行,因爲這邊都是單行路。”最終記者在大沽北路變單行道路口右拐進入煙臺道時偶然發現了這座漂亮的停車樓。此時已經是下午1點。
大沽路停車樓是一座仿歐式建築,擁有六層(地下兩層、地上四層)633個泊位,收費標準3元半小時,6元一小時。其中地上車位可供停車,地下除停車外還可以洗車。記者開車進入地上停車樓,在刷卡處管理員詢問:“是否臨時停車?”在工作日的中午,附近也沒有大型商場等娛樂場所,但樓上的車位幾乎全滿,轉到第四層才發現一個空車位。
該停車樓與大衚衕停車樓類似,內部沒有停車用機械設備,人員進出也是乘直梯。回程取車時,在停車樓電梯裏遇到一位女士,她表示這是單位給租的停車場,至於價錢是單位與停車樓談的,自己並不瞭解。
隨後記者在出口交費時從管理員處得知,這麼偏僻的停車樓還能停這麼滿是因爲附近的“兩委一辦”在這包月停車,臨時停車的並不多。
體驗總結
走訪、體驗了本市幾家停車樓,記者發現“立體化停車”與普通的路面停車的確大有不同。而各停車樓在泊車位數、建築結構、存取模式上既各有特色,也存在着共同的特點、利弊。
津城現有停車樓關鍵詞
關鍵詞1
安全車主青睞的主因
停車樓比之平面停車場的確有之優勢,其一就是安全,這也是其獲得車主青睞的主要原因。如國際商場停車樓,“只能進車,不能進人”,把車子存在這裏既不可能丟失車內物品,也不會造成車子剮蹭,因此也成爲附近上班族的首選。而本市的其他幾家停車樓,雖然樓內面積較大,管理員難以全方位巡視,但配備了完備的監視系統,也可以讓車主安心停車。
另一方面,停車樓可以有效節省空間,既發揮了單位停車面積最大的利用率,也不會佔用有限的道路資源,在空間利用上要明顯優於路面停車。於公於私,都有好處,立體停車似乎是解決都市停車難問題的一個不錯選擇。
關鍵詞2
難找本市停車樓通病
難找,幾乎是天津停車樓的共通特點,大部分停車樓在百度地圖和車載導航儀上沒有明確的指向。
如大沽路停車樓,這座地上地下加起來共六層的大型停車樓周邊多爲單行路,在不熟悉路況的情況下,很難短時間內找到。記者也是在不斷地問路和摸索中,花了將近一個半小時纔將其找到。然而在停車樓周圍的各條道路上,路邊停車場隨處可見,與停車樓的距離也並不算遠,記者一度產生將車停在路邊,步行尋找停車樓的念頭。
雖然停車樓不會佔用道路資源,安全程度也比路邊停車場高出許多,但是“雲深不知處”的停車樓還是讓駕駛員很難捨棄“遍地開花”的路邊停車場。
關鍵詞3
不便操作繁瑣時間長
“不會停”也是不少司機朋友對停車樓望而卻步的原因,雖然有些停車樓使用起來技術要求並不比一般停車場高,但“停車樓”的概念對不少司機朋友來說還是陌生甚至高端的存在。“在停車樓停車會不會對駕駛員有更高的技術要求?”“存車、取車會不會很麻煩?”記者帶着這些疑問體驗了市內諸多停車樓後得出的結論是:有些停車樓操作繁瑣、等候時間長,存取確實不太方便。
例如國際商場停車樓,存取車通過同一個車庫門進行,很容易出現存取需求同時出現的狀況,勢必會增加等候的時間。停車入庫更是對駕駛員有一定的技術要求,在親身體驗時,即使在管理員的指揮下,這一過程也略顯“心驚膽戰”:一邊擔心和周邊車輛發生剮蹭,一邊擔心倒車、拐彎造成道路壓車,還要集中精神駕駛,這在狹窄而且車來車往的西寧路上不易完成。
關鍵詞4
價格收費偏高難降價
在谷歌地圖上搜索停車樓,只能顯示出國際商場停車樓、大衚衕海河停車樓和大沽路停車樓3座停車樓的信息,相比路邊停車場的數量少得可憐。其中,國際商場停車樓車位僅有28席,這個數量完全不能滿足濱江道商圈龐大的停車需求。
本市停車樓不僅“少”而且“貴”。本市停車樓收費標準均爲每小時6元,按照市物價部門公佈的“對應一、二、三類區域,地面公共停車場按照每半小時3元、2元、1元收取,地下停車場(樓)按照每半小時最高不超過3元收取”標準來看,算是“頂格”收費。
而停車樓的“貴”,不僅體現在收費標準不低這一點,其運營成本也很是高昂。據國際商場停車樓的管理員介紹,立體化停車設備的運營和維護成本相當高,這座停車樓幾乎算是“虧本”的買賣:“光機器把車送上送下耗費的電錢就不便宜,根本不賺錢。”
專家觀點
[現狀]
四大問題仍需改善
縱觀天津市現有的立體停車設施,天津城建大學交通工程專業副教授蘇潔認爲還是存在着以下幾個問題:其一是外圍停車誘導設備不足,很多駕駛員或許根本不知道有這樣的停車樓存在;其二是機械式停車設備還採用比較陳舊的技術設備,存取車操作時間長,技術要求高;其三是機械式停車設備規模較小,造成運營成本較高,存車成本相應較高;其四是對於不佔路停車,政府扶持的力度不足。根據本市目前面臨的交通緊張的情況,應當大力鼓勵使用停車樓,以減少路側停車對於道路交通的干擾。
本市已有的停車樓主要分爲:自走式停車樓,這種停車樓需要駕駛員自己駕駛車輛到達固定車位,空間上需要留出駕駛員的身高縱向空間以及車門打開下客的橫向空間,如海河停車樓。另一類我們稱之爲機械式停車樓,如國際商場停車樓,佔用空間小,但是有操作的機械能源消耗。機械式停車樓的停車空間佔用率要優於路面停車,在本市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未來]
城市停車的新主流
蘇潔副教授認爲高效智能的停車設施建設肯定是未來城市停車設施建設的主流。她談到國內有幾個城市現在出臺的政策是必須擁有停車位纔有購車資格,城市普通機動車輛每天其實有五分之四以上的時間都是處在停放的狀態,解決城市靜態交通的問題也迫在眉睫。而目前本市或全國幾個城市機動車限購是交通以及城市管理部門治理城市交通擁堵不得已的舉措,其實,如果高效舒適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統建設成熟完善之後,城市居民的出行必然會出現私人交通與公共交通換乘的局面。
蘇潔介紹說:“國外大型城市如紐約、東京、倫敦等地,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系統中是主要出行方式。但是,這幾個大城市,P&R(停車換乘系統)都比較完善,在大型的交通樞紐附近都設有P&R停車場,這些停車場存車費用低廉,換乘方便,以此鼓勵出行者採用換乘公共交通的方式。”而市政府也有意加強換乘停車場的建設,但目前面臨的情況就是如果採用較低投資的平面停車場,空間利用率極低,並且在一些出行量大的樞紐站設置這樣的場站空間條件也不夠。如此看來,選址建設停車樓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
[瓶頸]
投資巨大短期回報小
雖然停車樓有諸多優勢,但發展起來也有其面臨的瓶頸。蘇潔認爲,建設停車樓的高昂成本和其短期內難以獲得回報的問題是停車樓難以發展的原因之一。她說:“如果建設高效智能停車樓,設施高昂的投資短期內不可能回收,也無法做到以低廉的停車費吸引駕駛員的換乘行爲。”
在談到停車樓的未來發展時,蘇潔認爲選址是關鍵。蘇潔介紹道,天津現有的立體停車樓建設初期並不是爲換乘考慮的,所以選址一般在停車壓力較大的地區或路段,但是在管理上各有各的問題,所以有的停車樓使用效率不高。“舉例說,如果是允許路側停車的地段,停車樓的使用就變得不是駕駛員首選了,畢竟停車樓車輛存取的操作要比路側複雜一些。”也因此建設停車樓,尤其是換乘停車場的選址必須要考慮到多重因素,只有“科學選址”才能“得到投資的最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