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綜合消息,她們是令人聞風喪膽的“黑寡婦”,是活躍在俄羅斯恐怖活動前線的車臣武裝分子,這群平時嬌小可人的女性,穿上黑袍搖身一變就能成為極端“殺人凶手”,歷數近幾年來“黑寡婦”們制造的恐怖襲擊,很多以“人肉炸彈”為實施手段,造成的人員死傷不計其數。
去年12月29日,俄羅斯伏爾加格勒火車站發生爆炸案,多人死傷。而在索契冬奧會前“黑寡婦”高調做出破壞活動,就是要給俄羅斯“添點堵”。據報道,“黑寡婦”已經潛入索契,俄羅斯面臨著巨大的反恐壓力。
“黑寡婦”的歷練
“黑寡婦”又名“莎希特卡”,也叫“安拉的新娘”。她們常常著一身黑袍實施恐怖襲擊,所以人們最為熟知的名字就是“黑寡婦”。
“黑寡婦”多為車臣戰爭中失去丈夫或父兄的叛軍女性親屬,或自願、或被脅迫為聖戰“獻身”。有的人甚至是為了還債纔被騙去執行自殺性襲擊,如果任務成功債務可以一筆勾銷,甚至能拿到撫恤金。
一般來說,“黑寡婦”在行動前都不知道炸藥的存放地點,因此別說俄羅斯的安全部門,就連“黑寡婦”們,也只有在被稱作“D日”的那天纔會見到炸藥。此前,她們的生活一切如常,唯一要做的就是隨時待命。
拿到炸藥後,“黑寡婦”都將炸藥綁在腰間,藏在秘密的地方。身著黑袍的“黑寡婦”們就此通過“自殺式爆炸”,制造恐怖襲擊而完成組織交待的任務。
卡瓦·巴拉耶娃是已知的第一個車臣“黑寡婦”。2000年6月,她在車臣境內的一處俄軍基地引爆隨身攜帶的炸彈。此後數年,俄羅斯始終籠罩在“黑寡婦”襲擊的陰影中。
車臣地區變火藥桶
車臣地區一直被認為是“火藥桶”。自蘇聯解體後,曠日持久的車臣戰爭激化了當地的民族、宗教矛盾,而且隨著叛軍和國際恐怖組織的勾結,恐怖活動在近幾年來更為頻繁。
“黑寡婦”就在這樣一種歷史背景下誕生了,她們手段毒辣、行動堅決,曾在俄羅斯境內制造多起駭人聽聞的“人彈”事件。
2004年8月24日,兩名自殺式炸彈襲擊者通過莫斯科多莫傑多沃機場工作人員買到機票,分別登上兩架飛機,最終導致兩架航班上的90人全部遇難。其中一名恐怖分子為女性。
2010年3月29日,莫斯科“盧比揚卡”和“文化公園”兩個地鐵站連續發生爆炸,造成41人死亡,70多人受傷。調查顯示,這兩宗爆炸由兩名女“人彈”實施。
2011年1月24日莫斯科多莫傑多沃機場發生自殺式恐怖襲擊事件,有1男1女兩名恐怖分子參與,導致37人死亡。當局推斷爆炸由女性恐怖分子打開提包而引發。
“女人彈”瞄准索契冬奧會
就在索契冬奧會即將來臨之際,“黑寡婦”們又開始頻繁發動自殺式爆炸活動。俄羅斯方面如臨大敵,恐懼這些“女人彈”給俄羅斯國際形象蒙羞。
1月19日,一個伊斯蘭激進團體在網絡上張貼一段錄像,恐嚇要對冬奧會不利。加上不久前,俄羅斯南部城市伏爾加格勒的連環爆炸事件,都讓人對索契冬運的安全心生疑慮。
索契市警方在該市派發傳單,要大家留意一名21歲的“黑寡婦”恐怖分子。情報顯示,她意圖在索契冬運期間,從事暴力破壞活動,她目前可能已經進入索契。警方散發的傳單上有該名女子的照片和姓名。該女子名叫Ruzana Ibragimova,21歲,右腿有點瘸,臉上有疤痕。
俄羅斯總統普京表示,就像所有重要的國際活動一樣,索契冬奧會也有可能成為恐怖攻擊的目標,不過他宣稱,俄羅斯充分了解可能面臨的挑戰,也做好了萬全的准備。
然而,俄羅斯安全專家認為,對高加索伊斯蘭激進組織“黑寡婦”的認定越來越難,因為她們正在改變伊斯蘭激進女性的外部特征,可能會穿著大眾服裝並化妝。
“這是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奧運會遭遇的最嚴重威脅。恐怖分子有動機、有決心、更有能力。”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前副局長邁克·莫雷爾說,如果襲擊索契失敗,恐怖分子可能會繼續襲擊俄羅斯其他地區,“有大量西方人聚集的任何地方都會被認為是完美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