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如何確保城市周邊生態“綠肺”肺活量?郊野公園管控有何要求?記者就廣大讀者關心的問題採訪了市林業局有關專家。
市林業局林木種子站副站長潘學東介紹,林帶建設是《方案》明確的生態保護用地6大類型之一,主要包括外環線外側綠化帶、西北防風阻沙林帶、交通幹線綠化帶、沿海防護林帶等,總面積135235公頃。潘學東說,部分郊野公園的開放受到了市民的歡迎,16個郊野公園被納入生態用地保護紅線範圍,核心區總面積66855公頃,主要功能是美化綠化、調節氣候、生態觀光、休閒遊憩。郊野公園內,除市政府批覆和審定的規劃建設用地外,原有建設用地逐步調出;除必要的市政設施和配套的休閒、旅遊等服務設施外,禁止其他無關的建設活動;休閒遊憩規模不應超過郊野公園陸地面積的30%;不得在郊野公園內進行攔河截溪、排放污水等對生態環境構成破壞的活動。
據林業局有關負責人透露,在嚴守生態“紅線”,打造生態環境方面,今後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一是加大管理力度,嚴格執行有關法律法規,同時制定和完善如《郊野公園管理條例》、《溼地管理條例》等相關法規和管理辦法。二是不斷提升區域內環境生態功能,特別是紅線範圍內,在尚未實施造林的區域,通過“一號工程”的實施,拓展綠色空間,逐漸形成結構合理、功能互補的生態空間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