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春節假期接近尾聲,記者4日在津城街頭隨機採訪了30名40歲以下的青年人,近七成受訪者表示馬年春節陪父母的時間只有一天左右,有的甚至不足一天。專家表示:多在家陪伴,是送給父母最好的春節禮物。
“春節是家人團聚的節日,總以爲自己會陪父母很久,但每次回去後情況卻截然不同。”在重慶上大學的天津姑娘趙佳璐告訴記者,今年過年回家,她只有大年三十兒待在家裏陪父母。其他時間除了睡懶覺,就是和同學、朋友聚會吃飯唱歌。她說:“和同齡人更有共同話題,而父母總愛嘮叨,每年過年回家,跟父母待夠一天,我就急着跑出去玩了。”
“人是回家了,但親情卻沒有回來。”家住濱海新區新港街的劉阿姨告訴記者,兒子過年連續幾天“不着家”,想跟他說說心裏話的機會都沒有。她說:“知道他一年和朋友們聚幾次不容易,做父母的怎麼會不講理?明天他就要上班了,只希望他今晚早點回來休息,別放假卻累壞了身體……”
“假如父母再活30年,自己平均每年回家5天,減去外出應酬、睡覺等時間,每年真正能陪在父母身邊的大概只有約24小時,30年纔不到一個月。”這是近日網上頻繁轉發的一道殘酷的“親情計算題”。
白領吳迪在外地工作,他說:“以前不懂事,過年回家就知道出去玩,以爲和父母相處的時間有的是,看到這道‘計算題’後,心裏酸酸的。”他這次回家發現,父親的鬢角白髮驟增,視力也大不如前了,還總是揹着他偷偷吃藥。“父母真的是老了,我今後一定在家裏多陪陪他們。”
濱海綜合發展研究院研究員徐剛博士認爲,過年的核心詞“過”意味着“度過”。老年人隨着年齡的增長,心理上會更依賴家人。在他們心中,春節這種重大傳統節日裏,子女相伴的意義格外重大。“父母含辛茹苦養大我們不容易,就讓我們把陪伴當做禮物,多送一點給他們。”徐剛說。(記者郭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