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作爲春節期間最熱門的移動互聯網產品,微信紅包、支付寶紅包近日公佈了自家成績單。近千萬用戶參與、收發總金額超過2億元的這場“紅包大戰”,透露出哪些信號?當金融理財、吃飯AA買單、便利店購物等場景都接入移動支付,將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什麼變化?移動支付巨頭之爭又將誰去誰留?據新華社電
兩大紅包數量金額大比拼
微信
發放時間 9天(除夕到初八)
參與人數 超過800萬用戶
紅包數量 超過4000萬個,平均每人搶到4至5個紅包
最高峯時間 除夕夜,每分鐘2.5萬個紅包被領取 平均每個紅包金額達到10元
特點 像一個親朋好友社交圈裏相互間金額較小的遊戲 類似於C2C模式
支付寶
發放時間 7天
參與人數 數百萬用戶
紅包金額 2億元
紅包數量 按照平均金額50元計算,共達到400萬個
最高峯時間 除夕夜,紅包總金額高達5500萬元
特點 像是一個大賣場的實惠大抽獎,企業參加多 是B2C和C2C的結合
支付寶紅包骨子裏很“傳統”
性別 發錢的主要是男性,收錢的主要是女性
年齡 22歲以下、60歲以上用戶收的多,發的少
單筆最大金額 19萬元。支付寶紅包的“土豪之王”出現在廣東汕頭
單個紅包就有19萬元
單人最多數量 421個。紅包數量之冠是發出421個紅包的天津用戶
熱門金額 “8.88”“88.88”等8或6組合的金額佔據了大半江山
省份排名 全國收紅包省份與發紅包省份排名幾乎一樣,前三名都被浙江、江蘇、湖北包攬
移動支付爭霸,誰能笑到最後
中國手機網民已達到5億
儘管轟轟烈烈的“紅包大戰”已經收官,但不少市場人士認爲,“新春大戰”僅僅只是2014年移動爭霸賽的開始。巨頭之爭背後,是移動互聯網在中國的高速發展趨勢仍將持續。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底,中國手機網民規模達到5億,繼續保持上網第一大終端的地位,手機依然是中國網民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相比臺式電腦,手機的便攜、高使用頻率讓它蘊藏更多商機。近期在德國召開的一場數碼科技會議公佈的數據顯示,2013年全球共有18.3億部智能手機,每位手機用戶平均每天查看150次手機,換言之,除了休息時間外,每人平均每6分半鐘查看一次手機。
移動支付遠不止於網購
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主任胡延平認爲,“紅包大戰”快速培育、催熟了市場,因爲此前相當一部分用戶還沒有把移動支付用起來。移動支付的作用遠不止使用在網絡購物上,金融理財、繳納水電費、借款還款、吃飯AA買單、一起遊戲等功能正在不斷被開發,當移動支付超越電子商務的工具屬性,其市場規模可能達到電商規模的4倍。
4個指標決定誰能夠取勝
搶紅包之類互聯網產品能否具有持續性,易觀國際高級分析師張萌認爲,搶紅包其實是針對春節推出的比較符合節假日的產品,對開通微信新用戶有帶動作用,但長遠來看,要培養移動支付的用戶,還需要開發更多滿足用戶生活和應用場景的產品。
“微信有速度,支付寶有商業生態圈和活躍度,未來誰能取勝?用戶數、活躍度、人均每月支付額和商戶數量這四個指標非常重要。”胡延平認爲,目前微信和支付寶在幾個關鍵指標上各有優劣,國內移動支付市場的爭奪賽仍有懸念。
移動支付仍需加強安全監管
而對於用戶而言,支付安全則是用戶最關心的指標之一。除了常見的木馬病毒、惡意手機應用帶來安全隱患,此前支付寶、騰訊均有用戶數據被泄露或倒賣,微信紅包也在春節期間遭到“虛假陳光標”撈走數百萬元紅包。用手機取代傳統的錢包,仍需加強技術防控和監管。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研究員曹磊認爲,社交基因將是移動支付產品的“雙刃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