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不少出租車司機在運營過程中手機、微信、電臺忙不停,導致行車安全隱患大大增加,需要有關部門引起重視。
春節期間,記者在南京路上乘坐一輛出租車,立刻被車內密布的電子設備驚呆了。駕駛員左側是一部車載無線電臺的通話裝置;車輛中控的空調器上,豎起一個支架,上面夾著一部三星智能手機,開著微信;手剎部位還有一個苹果智能手機,開著打車軟件。在不到20分鍾的車程中,車載無線臺電中,司機一直在與同行交流哪裡乘客多;而每到一個路口停車、司機又要刷新一下微信,和朋友語音通話;最後還要不時盯著苹果手機,看看有沒有人使用打車軟件叫車。
由於天黑視線不好,記者乘車一路心情十分忐忑,在出租司機忙著看微信時,只能自己緊盯路況,以便出現突發情況能及時提醒。記者在隨後的采訪中,發現不少乘客都有類似經歷,乘客劉女士告訴記者:『安全出行靠司機,的哥卻忙著微信,這讓乘客確實沒有安全感。』而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明文規定,行車過程中駕駛員嚴禁使用一切移動通訊設備。
一位50多歲的司機告訴記者:『隨著80後出租司機越來越多,移動通信在行業內運用越來越多。』原來出租車攬活兒主要是兩個方式,一個是在固定地點等活,一個是路上隨機轉。再後來,有了車載無線電臺,5個至8個朋友調成一個頻率,一是相互了解一下哪裡生意好;二是跑夜車能安全些。現在,很多老的哥將車交給了80後,他們更樂於接受新鮮事物,對信息技術也更敏感。比如,使用『打車軟件』的司機就是80後,此舉不僅能提高拉客成功率,還能節省油耗、時間成本。
然而,對打車市民來說,乘車安全無疑是第一位的。因此,相關部門應對出租司機的駕駛規范進行調整。比如,出租司機在駕車使用通信設備時,是否可使用藍牙耳機;再比如,車載電臺和智能手機只能安裝一項。 (記者張兆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