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從2012年那次獻血之後,龐曉楠和當時得到他幫助的產婦成了朋友。後來,他們都加入了同一個“朋友圈”,這個圈子現在已經有百人左右,而他們都是稀有血型擁有者。
一次意外
得知自己是“熊貓血”
30歲的龐曉楠是天津港的一名進出口調度業務員,知道自己是“熊貓血”還是在他上高中的時候。“有一次意外受了點傷,到醫院後需要驗血型,結果發現自己是B型RH陰性血,也就是大夥說的‘熊貓血’。”
上大學後,曉楠曾想加入無償獻血的隊伍,但到市血液中心諮詢的結果卻讓他有點失望。工作人員告訴他,像他這種稀有血型沒法長期保存,而且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碰到需要它的病人。瞭解了情況後,曉楠加入了全國稀有血型聯盟,但一直沒有合適的獻血機會。
一個電話
他連夜奔向醫院救人
2012年2月28日晚上9點多,剛下班的曉楠還沒到家就接到一個朋友的電話,說微博上有一則求助信息,一名B型RH陰性血的產婦,在分娩過程中大出血,非常危險,緊急尋找符合血型的捐獻者。
曉楠立刻上網找到了產婦家人的聯繫方式,撥通了其愛人的電話。“我是B型RH陰性血型,快告訴我你們在哪家醫院?”“謝謝,謝謝!如果你真的能來,她就有希望了。”“沒有如果,我一定來!”掛斷電話,曉楠的父親開車,帶着曉楠火速趕往市區。當父子二人趕到醫院時,產婦已經危在旦夕。看着病人家屬焦急期盼的神情,龐曉楠對醫生說:“來,能抽多少就抽多少!”醫生最終抽取了200毫升血液,不放心的曉楠臨走時留下一句話:“如果需要,隨時聯繫我。”
獻完血,已經是凌晨了。回家短暫休息後,轉天曉楠像往常一樣,早早來到單位,開始了繁忙的工作。誰也不知道,昨晚他挽救了一條生命。
一個理念
大家一起來獻愛心
獻完血之後的第三天,曉楠又去了醫院探望那位產婦。從產婦那裏他得知,在他之後又有幾位擁有同樣血型的人趕到醫院獻了血,而他們都是天津市稀有血型聯盟的志願者。這讓曉楠感慨頗多:“如果只有我一個人,即便盡了最大的力,也未必能幫得了這名產婦,是大家合力挽救了這位新媽媽的生命。”
隨後,曉楠也加入了天津市稀有血型聯盟,而幾個月之後的一天,他發現聯盟裏又多了一位和他擁有同樣血型的姐姐,她正是得到大家幫助的那位產婦。
“大家一起來獻愛心,達到的效果就不是‘加法’而是‘乘法’了。”曉楠說,這些年除了獻血,他還隨天津港的志願者團隊一起捐資助學、做環保志願者、去養老院和自閉症孩子康復機構做義工等,“做這些事,也讓我對這個道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2012年,曉楠獲得了天津市優秀志願者的榮譽稱號。
他們說
龐曉楠的爸爸:這是救人的事兒,是孩子應該做的。
讀者魏曉雪:我們大家都友善地對待他人,“乘法”作用就會讓我們這個社會更加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