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昨天,全國人大代表張育彪在審議時向全場展示了一張照片:一個基層社區一年來參加各種考覈、評比的申報材料,堆起來3.4米,比姚明還要高。他說,各種創建、考覈、達標並不能說明工作真正做得好,一定要改革這種考評看重臺賬資料、上級說了算的模式。
張育彪是深圳市龍崗區南嶺村社區居委會主任。在過去的一年,南嶺村的各種創建、考覈有宜居社區、平安社區、充分就業社區、樓棟長服務站、社區老年大學等多個項目。
他說,每個項目都要社區配備獨立的辦公室、成立工作領導小組、準備工作臺賬等,其中工作臺賬內容繁多,要按照項目類別、評分標準分門別類設置文件夾,多的要10多個,少的也要五六個,還要配照片,圖文並茂。
比如,廣東省宜居社區創建內容包括了6大類別,17個項目,77個指標,我們做的臺賬厚厚一本,足足有115頁,連沙井蓋的照片都要附上,還要做一個視頻光盤。
廣東省在很多地方都在創建“社區老年大學”,創建內容包括了“教學和科研工作”等5大類別,18個項目,44個指標。“一個社區老年大學,難道還要搞科研?”張育彪說。
“現在有種傾向,上級評價基層工作做得好不好,主要看基層在創建、考覈、評比項目中的得分高低,而得分高低,又主要是看基層做的臺賬資料是不是漂亮。”他說,有限的基層人手要忙着應付這些東西,消耗大量的時間精力。
他建議,政府考覈基層工作,可以聘請專業的調查公司,直接給居民打電話、發問捲了解滿意度,別再簡單地搞各種考覈評比。(記者 關慶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