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隨着天氣轉暖,津城“大水缸”薊縣於橋水庫(翠屏湖)也迎來30餘隻天鵝落腳,它們或在湖面上翩躚起舞,或在草地上悠閒覓食,呈現出優美和諧的生態景觀。而在未來一個多月的時間裏(3月底4月初)將有十幾萬北遷候鳥過境薊縣。爲讓這些珍稀候鳥“安居”,薊縣也將開展“護鳥行動”,保護這些“貴客”安全。
連日來,薊縣林業部門的工作人員在巡護時發現,30餘隻天鵝等首批春季遷徙候鳥已經飛到薊縣於橋水庫。薊縣林業部門相關負責人付志鴻介紹,現在的幾十只天鵝應該是大規模遷徙的“先頭部隊”。它們負責探尋沿途棲息地的環境適宜度,並以鳥類特有方式將信息傳遞到後續“大部隊”。今年2月初,曾有攝影愛好者拍到天鵝,但因當時天氣尚冷,天鵝覓食困難,那批天鵝只作短暫停留便飛往別處。
“每年3月以後,越冬的北遷候鳥就開始在於橋水庫聚集,並順着暖溼氣流繼續向北遷徙,返回北方的繁殖地繁衍後代。今年入春以來,氣溫回升較快,形成的暖氣流促使在南方越冬的候鳥提前北遷,因此北遷候鳥的先頭部隊已經提前抵達‘中轉站’。”付志鴻介紹,冬候鳥北遷主要飛往俄羅斯及我國黑龍江等北方地區,天津是冬候鳥遷徙的必經之地。它們在這裏休整大約一個月的時間後將繼續北遷。
記者瞭解到,候鳥遷徙有三條線路經過我國,其中“東亞-澳大利亞線”是候鳥遷徙的一條主要路線。在北遷過程中,冬候鳥會在天津的溼地保護區停留約兩個月時間,一方面休養生息,爲接下來的長途飛行積攢體力,另一方面等待掉隊的候鳥。付志鴻對記者說,“每年在薊縣中轉的候鳥數量有十幾萬只,北遷候鳥以鴨、大雁、鶴類居多,其中鶴類主要爲白鶴、灰鶴。”付志鴻告訴記者,每年的3月下旬都會迎來冬候鳥北遷、夏候鳥抵達的高峯。
“爲給‘貴客’們提供安全的棲息環境,我們實行了全覆蓋的野生動物保護觀測。”付志鴻對記者說,根據野生動物資源分佈狀況和候鳥遷徙規律,我們建立了16個野生動物保護觀測點,實行全覆蓋。每個區域都有責任單位負責定期觀測。
付志鴻說,除了安全的自然棲息環境外,薊縣還抽調了行政執法人員組成聯合檢查組,對縣城內及於橋庫區周邊餐館加工廠等場所進行定期巡查,嚴厲打擊破壞野生鳥類資源行爲。安排專人於野生鳥類遷徙期內,在庫區沿線進行日常巡查。在野生候鳥遷徙高峯期,巡查員要在重點部位進行蹲守,發現亂捕濫獵行爲及時將情況報告縣野保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