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東方網記者王銘澤3月4日報道:節後上班以來,打車軟件的“肉搏戰”給出租車市場帶來了極大的震盪,動輒10多元的乘車補貼使得出租車成了部分精於智能手機業務人羣的“專利”,馬路揚招變成了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就此,上海市交港局自本月1日起推出新政,限制早晚高峯時段使用打車軟件,並進行專項整治活動,給動盪的出租車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針”。而昨天,打車軟件“雙雄爭霸”中的“快的”宣佈,降低返現額度和次數,爲持續月餘的爭端稍微降了降溫。
快的相關負責人坦承,採取了現金補貼的優惠措施,是爲了推廣打車軟件及移動支付的便捷,而在同行跟進後,最終成爲一場舉國關注的“打車大戰”,打車軟件的用戶數、訂單量也因這場“大戰”出現了爆發式的增長,但由此卻引發了新的社會問題,包括不會用手機打車的老人在內的弱勢羣體打不到車了。針對這一情況,上海交通主管部門率先推出應對措施,3月1日起禁止早晚高峯時段使用打車軟件,明確空車揚招不停視爲拒載,並且進行專項整治活動。
在政府部門的新規落實後不久,快的打車宣佈爲持續月餘的“刺刀見紅”的市場爭奪戰降溫:今天零點開始,將乘客通過快的打車內置支付寶支付車費的補貼調整爲10元/單,每天2單,司機端補貼不變;將乘客通過支付寶錢包掃碼付的補貼調整爲10元/單,每天2單;將用支付寶錢包掃碼付的司機補貼調整爲5元/單,每天10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