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新華網北京3月6日電“7.5%左右”,美聯社、法新社等主流媒體5日以快訊形式將這個數字迅速傳遍全球。這是中國總理李克強當天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爲2014中國經濟增速提出的新目標。
這個新目標其實並不算“新”:中國政府已連續第三年將增速預期設定在7.5%左右。路透社等媒體隨後連線多家金融機構,經濟分析師們的看法大體一致:中國政府設定的增速目標符合市場預期,表明中國“推動改革和經濟再平衡”的決心。
讓市場形成穩定的預期,正是中央決策層履新一年來一以貫之的戰略考量。中國將從先前的高速增長換擋爲中高速增長,正成爲國內外經商界的共識。美國紐約大學美中關係研究中心主任戴維·狄儂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中國適當放低增長目標,會令增長的可持續更強,“相對較低的增速是必要的調整,況且這個水平的增長足以令人滿意”。
狄儂的觀點,正契合了中國領導人關於新時期中國經濟提質增效的新理念。李克強總理曾說,要在必要和可能之間,在轉型升級和保持合理增長速度之間,找到一個“黃金平衡點”。
穩定的市場預期不僅僅來自於增速指標。路透社注意到,李克強在報告中用了一攬子數據構成今年宏觀經濟管理的“目標矩陣”: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左右,廣義貨幣M2增速13%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人以上,財政赤字率穩定在2.1%,進出口總額增長7.5%左右。
不少受訪專家說,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向世界描繪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合理區間”,並明確告知市場,只要經濟運行處於合理區間,政府就不會過度干預和刺激,而是將重心放在推進改革、調整結構和促進民生上。市場可由此形成預期,判斷政府這雙“看得見的手”什麼時候出現,什麼時候不動,減少對中國經濟和政策的誤判和誤讀。
過去一年多來,新的調控理念被反覆應用。面對上半年經濟持續下行,出口顯著下滑,中央財政收入一度負增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異常高企等情況,中央政府沒有急於出臺刺激措施,而是保持一份定力,以經濟運行“合理區間”爲出發點,出臺了爲中小企業減免稅、推動信息消費、推進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促進養老和健康服務業等“微刺激”措施,兼顧短期信心增長和長期結構優化,成爲中國經濟在下半年穩中向好的重要支撐。
一些海外媒體還注意到,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將“推動重要領域改革取得突破”作爲2014年九項重點工作之首,涵蓋了深入推進行政體制改革、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和金融體制改革、增強各類所有制經濟活力五項“牽一髮而動全身”的舉措。正如多名受訪經濟學家所言,在合理區間內,中央決策層在宏觀調控的另一大創新是更注重從“供給端”做起,主要包括放鬆非必要管制,減輕企業稅負,理順金融和資源等要素價格,釋放民間資本的力量等。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羅迪告訴記者,中國要“熨平”減速帶來的主要風險,特別需要賦予私營企業和服務業“更多自由”,使它們與國有企業在更平等基礎上競爭,同時應注重讓市場力量自動調節匯率、利率和能源價格。貫徹這些供給端的改革措施,可以促使中國經濟向消費驅動轉變,減少投融資的低效和浪費,同時強化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密切關注中國兩會的倫敦出口公司主席斯蒂芬說:“中國決策者現在更加註重宏觀層面的管理與協調,不再事無鉅細什麼都管,不再過度插手市場行爲,同時又注重對市場進行必要監管,這對政府和中國經濟而言,都是正確的選擇。”(執筆記者韓墨,參與記者:楊琪、張建華、張濱陽、吳心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