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互聯網公司的率先發力激起了投資者更大的投資熱情,以餘額寶爲首的一系列低門檻、高收益的貨幣基金產品,贏得了市場的認可並引起社會關注。而多家銀行近期也推出了理財“寶寶”,同樣能將人們的活期存款收益大幅提高,但卻面臨進退兩難境地。
銀行不主動推薦自家“寶貝”
據不完全統計,本市已有七家銀行推出了類似餘額寶的活期寶、如意寶等互聯網理財產品。而記者連日來在多家銀行的基層網點營業大廳內卻沒有發現相關產品的宣傳資料被擺放在明顯的位置。相反的是各家銀行仍在力拼在售或即將登場的高收益理財產品。在圍堤道、鞍山道附近的工行、中行、交行等大型銀行網點,大堂經理們拿着理財產品宣傳單向客戶們介紹着近期的熱門理財產品,而其中並沒有類似餘額寶的互聯網理財產品。針對一些顧客認爲資料中的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不太滿意,好幾位銀行經理都熱情地表示,本月末會衝擊季度效益時點,銀行在下旬會推出超過6%收益率的產品,“大家的錢最好等一下”。
記者以顧客的身份主動諮詢銀行版的互聯網金融新品時,得到的回答是:這些產品基本就是銀行聯合優秀的基金公司推出的貨幣型基金,都是不能承諾收益的,而且近期的收益表現下滑。記者在衛津路上一家銀行遇到李女士諮詢新款的銀行版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李女士告訴記者,這種類似餘額寶的兩款產品是將自己的活期存款自動申請爲兩款貨幣基金產品,投資門檻從一分錢起,贖回比較靈活,它們近期的七日年化收益率基本在5.2%以上,她表示挺感興趣。而記者暗訪時發現,如果顧客不主動問此類產品,大堂經理們一般不會特別主動介紹。
進退兩難吃了利率管制的虧
而記者採訪瞭解到銀行不敢大力營銷此類基金的原因是,銀行對貨幣七日年化收益率作爲均值指標只能體現過去七日大致的浮動,貨幣基金的每日收益情況都會不斷變化,因此實際當中不太可能出現基金收益持續一年不變的情況。此外,如果大力宣傳,銀行擔心更多活期存款及定期存款轉到貨幣基金中,也會分流銀行資金。
採訪中,本市多位銀行業內人士私下裏對攪動市場的電商平臺理財“寶寶”也存在不滿:“他們就是通過貨幣基金把老百姓的存款‘打包’後再賣給金融機構,銀行就是吃了利率管制的虧”。一旦銀行給出儲戶過多的回饋,會遭遇監管部門“非法高息攬儲”的嚴厲棒喝。央行已經放開小額外幣存款利率管制,但是還是對小額人民幣存款利率管制很嚴。實際上,各家銀行已經藉助傳統理財產品拉開了差距。大銀行推出穩健的理財,小銀行收益更加誘人。在互聯網金融的衝擊下,人們希望在不同銀行享受不同的存款利率,感受到銀行業更好的理財服務。(記者劉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