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為進一步提高中小學教育水平,達到『減負增質』的效果,本市中小學校在教學模式上進行了大膽的創新和優質的改革。近日,記者就跟隨和平區教育督導來到新星小學六年一班,與學生們一起體驗了一把『高效課堂』。
這堂語文課要學習一篇關於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的說明文。剛一走進教室,記者就感受到了不同的學習氣氛:老師不是拿著厚厚的教案走上講臺,而是擺弄起一旁的投影儀准備幻燈片;學生課桌上也不是教材輔導書,而是自己搜集的興趣材料。
『這是一張從飛機上拍攝到的竹樓照片,同學們覺得它的形狀像什麼啊?』跟隨著老師的問題,同學們都紛紛陷入了思考。與以往傳統的分析課文不同,老師不再是一股腦兒將課文重點『倒』出來,而是讓學生自己整理出客家竹樓的特點,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再由老師幫忙總結。『請大家課後搜集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民俗建築,下節課我們再一起分享。』伴隨著清脆的下課鈴聲,一堂別開生面的語文課結束了。
『「高效課堂」強調自主學習。學會了,學懂了,學生纔能學好了。老師不起主講作用,而是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孩子們提前預習,帶著問題去課堂,不僅培養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提高了學習興趣。』和平區教育督導萬萍說道,『孩子們的課堂吸收率提高了,負擔自然就減輕了。』
談到『高效課堂』,學生們說:『老師會用各種方法來活躍課堂,有時是幻燈片,有時是手工作業。現在上課特別有意思,回家作業也變少了。』
據了解,『高效課堂』目前已經形成成功模式,正在和平區全力推廣。在嚴格落實各項減負工作的同時,各中小學還組織了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來豐富孩子們的課餘時間。例如新星小學安排中低年級學生制作個性化『成長記錄』,耀華小學將游泳課引入課表,第二十中學附屬小學的適性教育在一減一增中鼓勵學生個性化發展。(記者殷瑩實習生侯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