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東方網記者魯琳、周晏珵3月20日報道:每每經過麪包房,那香甜的味兒勾引着肚子裏的饞蟲,想必是不少人從小到大的記憶。然而,近年來接連爆出的“麪包門”事件,讓人們覺得麪包“香甜”有些走了味兒。但不管怎樣,東方網記者在走訪那些飄着“香味”的麪包店時發現,吃貨們依舊購買着“香甜”的麪包,其中有無奈也有“睜眼閉眼”。
知名品牌頻頻中招
回顧2013年至今,像麪包新語、賽百味、胖達人……這些帶着點兒小資情調的麪包店紛紛中招,都成了質量問題的代名詞。
2014年3月15日,央視3.15晚會曝光面包新語等烘焙企業被曝用過期食品原料。對此,麪包新語迴應稱,僅杭州門店採購過廣琪的食品原料,但堅稱從未向其採購過麪粉,同時稱當時杭州門店已將涉及廣琪原材料的產品全部下架。
2014年的2月,賽百味被曝“偶氮甲酰胺”,隨後麥當勞、星巴克、漢堡王,以及衆多品牌面包接連中槍。事後,雖然業內人士表示很多食品添加劑都是不同領域的“多面手”,比如“偶氮甲酰胺”,在工業中的確可用來製作鞋底、瑜伽墊等等一切塑料製品,但用到食品中時,則需要經過去雜質等一系列複雜工藝……所謂“鞋底材料”屬於“虛驚一場”的誤讀。即便如此,“添加劑”卻依然讓人心有餘悸。
再看的遠一些,2013年8月,知名臺灣“胖達人”麪包店、被曝光使用人工香精,導致生意一落千丈。有媒體報道,在臺灣的18家分店中,8家最近易主,改名“太陽王路易”,8家已關門,據悉另兩家近期也會歇業,意味在臺紅極一時的胖達人已走入歷史。事件一出,上海的胖達人面包店生意也一落千丈,如今買者寥寥。
大品牌“安全性”受質疑
此前,對於央視曝光結果,上海面包新語曾否認原料受影響。記者中午時分來到位於徐家彙某商場內的一家店內,依然有一些顧客在店挑選,經營似乎並沒有收到很大影響。一些購買者表示,希望情況在報道後已經有所改善,受訪者表示,購買麪包本該是“生活所需”,對消費者而言,食品安全的真實性太難判斷。
“幾乎每次都要由一起起驚天撼地的食品安全事件,才能讓我們熟知牢記那一個個拗口的化學名詞。”不少網友對這種三天兩頭出現的食品安全問題大嘆吃不消,“每天都不知道吃了點什麼東西。”
網友“一方”說,之所以購買外售食品,因爲相信名氣意味着質量的保障:“因爲覺得有點名,加的料也會少一些,小作坊根本不敢買。”但面對頻頻出現的大品牌安全問題,“一方”認爲,相比店家的“小動作”,消費者完全是弱勢羣體。
吃貨“栗子頭”表示,自己只對這些加料“睜隻眼閉隻眼”,“不是真的無所謂,是你在乎了,它還是會存在,只能期待未來有關部門能徹底解決、監管好亂加添加劑這樣的食品安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