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溼地有“城市的腎”之稱,不僅涵養着城市的水源、水系,爲自然提供生命的源泉,一些溼地同時還兼備城市供水的職能。素有津城大水缸美譽的於橋水庫就屬於這種溼地。其周邊環境的好壞以及附近植被的功能直接影響着本市市民用水的安全。
今春開始,由本市薊縣林業局主導的一項大規模的溼地保護工程在於橋水庫沿岸悄然開始。工程施工覆蓋環湖的全部灘塗區域,工程總面積達5萬餘畝,其間,依地勢從岸上至水中分別栽種楊樹、柳樹、檉柳、蘆葦、荷花等各色喬灌木以及草本植物近10種,使其水庫周邊形成既環境優美,又功能齊備的人工植物羣落,並利用各種植物發達的根系,對水庫水中的雜質進行過濾和淨化,從而,達到用生態的方法保護水源地的作用。
爲了使施工更加順利與快捷,薊縣林業局還專程從白洋澱請來了500餘人的專業隊伍,而一些專業技術人員也每天奮戰在施工第一線,甚至與工人一起在水中植草,在衆人齊心合力下,計劃明年才能完成的工程,現已接近尾聲,提前一年即可完成全部工程。
今夏,一個嶄新、美麗的於橋水庫即將展現在市民面前,而市民生活用水的水質也將從這一刻開始逐年提高。付志鴻楊鼎基錢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