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目前,在七裏海地區觀察到的鳥類共有182種,佔天津所有登記鳥類的78%,最多時共有三四萬只候鳥在此停留。
在市民忙於各處賞桃花的同時,途經七裏海地區的鳥類也早早來報春了。今年,在七裏海東海地區發現遷徙鳥類的時間較往年提前了一個月左右。“由於暖冬,不少途經的鳥類都已開始降落、休息,已經陸續發現了天鵝、白鸛等國家一、二級保護鳥類提前到來。”七裏海鳥類保護中心主任王宇介紹,目前,又迎來鸕鶿、野鴨等鳥類陸續大量遷徙。
自本月中上旬,七裏海東西海就陸續迎來了首批遷徙路過的鳥類。這些鳥類多數每年沿着“西伯利亞—東南亞”航線遷徙。目前,在七裏海觀察到的正是這些鳥類從東南亞地區往北遷徙的過程。“今年冬季氣溫較高,使得鳥類往北遷徙的時間縮短、進度加快。”王宇介紹,與往年相比,首批鳥類抵達的時間提前了一個月左右。“由於去年開始安裝了360度的攝像頭,我們在部分溼地內部發現了最早到來的白鸛、天鵝等珍稀鳥類品種。”王宇介紹,這些屬於國家一、二級保護的鳥類野性較強,如果人們近距離觀察很容易被驚走,通過攝像頭觀測既保證了保護中心鳥類的統計,也可使遊客近距離觀看到它們。
“春江水暖鴨先知”,隨着近期連續數日高溫,越來越多的鳥類在遷徙過程中選擇降落七裏海休憩、調整。目前,除了天鵝、白鸛等珍稀鳥類,大量的鸕鶿、野鴨和蒼鷺在遷徙中也開始在七裏海東海中途休息。“目前,溼地內部還屬於降水期,有利於蘆葦的快速生長,但對於鳥類並非是最佳的棲息環境。”王宇介紹,到今年4月中旬,隨着水位的增長,屆時將會有更多的鳥類更長時間地在七裏海地區停留休憩。
由於部分地區還有攝像死角、溼地中央不便進入等原因,每年遷徙路過七裏海的鳥類數量無法詳細統計。“不過,今年比往年遷徙週期提前了一個月,使鳥類整體的‘落地’週期有所延長,因此來這裏中途休憩的鳥類數量較往年肯定有所增加。”在數量增加的同時,保護中心也對此前未發現的鳥類在今年出現抱有很大希望。
目前處於降水期,遊客無法登船進入溼地中央觀鳥。不過去年開始,七裏海管委會在東海增設了360度旋轉攝像頭,目前16個攝像頭已經可以完全覆蓋東海區。七裏海東海碼頭目前免費向市民開放,在碼頭的大屏幕上,遊客可通過8個屏幕從不同角度甚至夜間觀察鳥類生活、遷徙過程。(記者林單丹攝影通訊員任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