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本報關於少年兒童熱衷『虛擬朋友圈』的連續報道引起社會各界關注,孩子們的『虛擬朋友圈』裡到底有些什麼內容,為什麼很多父母只能和孩子們隔『圈』相望?記者帶著這一疑問對本市多所中小學進行了調查走訪。
『班上的同學幾乎都有微信,我也知道一些同學屏蔽過自己的父母,不讓他們看自己的「朋友圈」。』在南開區某中學就讀的媛媛是一名初二學生,她告訴記者說:『在「虛擬朋友圈」,同學們玩什麼的都有,愛漂亮的就發自拍照,愛吃的就曬美食,愛玩游戲的就發自己打游戲排行榜的截圖。有時候圈裡還會有一些小動物的萌照,或者一些搞笑視頻、圖片。』
征得本人同意,記者瀏覽了多位中小學生的『虛擬朋友圈』後發現,與成人年在微信中大量轉發『人生感悟』和『心靈雞湯』不同的是,小學生、初中生的朋友圈裡大多是分享一些好玩的事情和好吃的,而情感更為成熟的高中生則是會多記錄或分享一些自己青春期的小心思。已上高三的男生小賈在自己的圈子裡分享的幾乎都是原創內容,既有對國家大事的關注,也有對社會現象的吐槽與思考,此外還包括和同學交往過程中的點滴感悟,甚至也流露出對一名同班女生的好感。小賈告訴記者:『我也一直糾結是否讓父母進入我的朋友圈,主要擔心父母進入我的空間後卻拿著「放大鏡」在審視一切,像有些同學在圈裡記錄與同學或父母的小摩擦,不過有時大家留言時互相解釋或安慰一下,很快就把這種誤會平息了,但要是父母看到可就成了大事了。』
天津社科院輿情研究所所長王來華表示,孩子們在網上有自己的『虛擬朋友圈』未必是壞事,他們可以分享一些心事,也可以在和同齡人的分享中找到一些共鳴,從而體會成長;而父母『強攻』或『潛伏』進入孩子的『朋友圈』也不一定是好事,若因此失去了孩子的信任,反而得不償失。(記者殷瑩實習生侯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