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北汽集團黃驊汽車產業園項目總裝車間,流水線上的工人正在忙碌地操作。“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優勢在這裏很具代表性。”項目部負責人指着剛下線的新車告訴記者,“我們是北京的企業,在河北省滄州市建設生產基地,整車通過天津港出口,項目一期建成投產正是綜合多地優勢的最優組合。”
和合之道
從滄州出發乘坐高鐵,51分鐘到北京,22分鐘到天津,“就像坐了一趟公交車”,也成爲河北省領導對“同城時代”的形象比喻,“京津一小時交通圈”正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優勢所在。
作爲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近年來,滄州利用沿海臨港的優勢,大力推動沿海開放、發展沿海經濟,始終保持較快較好的發展速度,財政收入居河北省第3位、地區生產總值居河北省第4位。“在京津冀產業聚集中,滄州具備沿海臨港、產業基礎、低成本、生態環境、合作基礎等優勢。”滄州市委書記焦彥龍在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
說起與天津的密切合作,焦彥龍用“血脈相連”四個字來概括:“僅去年,滄州與天津合作的項目就有432項,項目總投資358億元,實際到位資金104億元;天津美術學院正在滄州打造美術文化產業園,天津腫瘤醫院與滄州的醫院開展醫療合作;滄州與京津在教育、科技、人才、醫療等方面的合作不斷開花結果。”
面向大海
“濱海新區是我們的學習榜樣。”滄州市委書記焦彥龍對記者表示,濱海新區無論在港口建設管理、產業集聚發展等方面,是我們滄州渤海新區的老大哥。2007年,滄州渤海新區成立,現轄“一市三園”,是河北省在沿海打造的經濟增長引擎;從滄州的渤海新區到天津濱海新區已有沿海高速公路相連,只有半個小時的車程,滄州將抓好滄州渤海新區和天津濱海新區的合作,將沿海經濟主動融入到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格局中。
記者走在黃驊港的集裝箱碼頭上,涼爽的海風迎面吹來,兩臺塔吊的鐵臂不斷“揮舞”,裝滿貨物的集裝箱貨櫃正在被吊運裝船。據介紹,黃驊港現已建成20萬噸級深水航道和25個萬噸級以上泊位,是環渤海港口羣中具有成長性的深水大港。“陸海交通便利,物流成本低廉,沿海臨港的優勢、擁有大片的未利用地,這些將使這裏成爲京津產業轉移的寶地。”焦彥龍表示。
謀定後動
在滄州市政務服務中心,天津的趙先生正在商務局窗口,爲他所在的房地產公司辦理“增資、變經營範圍”事項,工作人員在一個工作日內就爲其辦結,這樣高效率正是政務服務的最好體現。對此,滄州市委書記焦彥龍表示,“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政府的職責就是做好服務,搭建對接京津良好的軟環境,讓京津企業走進滄州能感受到一種舒適舒服舒心的感覺。”
其實,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每個城市都有各自的優勢與分工,然後才能實現合作共贏。“滄州將認真貫徹中央和河北省的部署和規劃,發揮滄州優勢來服務京津。”焦彥龍表示,滄州瞄準的目標是打造“京津冀新的經濟增長極”,明確“一大基地、兩個中心”定位,實施“五個對接”,爲京津冀協同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