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伴隨着打車軟件的燒錢大戰逐漸進入尾聲,拼車軟件“接棒”現身津城市場。日前,部分拼車軟件在應用商城中突破了10萬次的下載量。儘管不少用戶開始關注拼車軟件,但與打車軟件上線後的火爆不同,拼車軟件的市場還是有些冷。業內人士指出,拼車軟件不僅針對出租車和乘客之間的交易,還增加了私家車和乘客之間的交易,儘管更加便捷,但拼車乘客無法詳細瞭解司機的信息,多了一絲安全隱患,應該謹慎選擇。稿件統籌鬱建鋒張琦
拼車軟件障礙不少
安全隱患
與打車軟件相比,拼車軟件的安全性成爲了制約其發展的一大障礙。對於車主私下協議拼車而言,在駕駛過程中,一旦發生交通事故導致同乘拼車者受到人身傷害,最終事故責任的界定極易發生糾紛,屆時賠償問題也很難得到妥善解決。在協議拼車過程中,司機、乘客雙方的利益都沒有切實的保障,拼車乘客付款後車主爽約不進行接送,或車主接送後拼車乘客不進行付款,都成爲不易解決的問題。
盈利模式
作爲“接棒”“嘀嘀打車”“快的打車”等明星產品的拼車軟件,能否在市場上真正掀起一股熱潮還是未知數,但不少業內人士也指出,目前,拼車軟件並未能達到吸引大量用戶的目標,也沒有明確的盈利模式,這種情況下,它們很容易被用戶遺忘,成爲移動互聯領域的過去式。
事實上,移動互聯領域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涌現出幾款明星產品,迅速火爆後又很快淪爲“流星”,這也是常態。艾媒諮詢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11月底,僅有22.3%的中國手機應用開發者實現盈利,有近四成的開發者處於小幅或嚴重虧損狀態。到現在,虧損已上升到了七到八成。對於拼車軟件而言,目前僅能靠內嵌廣告獲得一定收益,並且在用戶沒有達到一定規模的前提下,這個應用就是不值錢的。
非法運營
此外,拼車軟件對於車輛信息的註冊沒有嚴格的審覈制度,很容易讓一些不具備營運資質的黑車鑽空子,從而威脅到乘客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記者註冊了一些拼車軟件,在發佈司機拼車信息時,只需選擇“我是私家車主”就可以,沒有個人、車輛信息等驗證。也就是說拼車乘客無法詳細瞭解司機的信息,多了一絲安全隱患,應該謹慎選擇。中研普華分析師指出,“非法營運”和“有償拼車”邊界模糊,給監管增加了難度,同時存在一定的風險。
糾紛投訴
就拼車市場而言,拼車過程中常常出現糾紛、投訴等諸多問題。天津聯衆出租汽車服務中心和平分部相關工作人員表示,據其瞭解,目前本市並沒有對出租車能否拼車進行明確規定,就出租車公司而言,也並沒有就拼車事宜對出租車司機進行規定。與此同時,部分省市已對出租車拼車進行了明確規定,其中,上海出租車行業“封殺”拼車,若的哥主動提供拼車服務,一旦被乘客舉報,將全額返還車費。而北京等地則對出租車拼客做出了相關規定進行約束,出租車上也安裝了可以分別計價的“合乘計價器”。
現狀
多款拼車軟件現身津城
“早7:00晚5:00,上下班拼車,起點東麗區津塘公路輔路,終點奧城,尋找司機。”昨天,記者通過蘋果APP商城下載了一款拼車軟件,顯示近百條類似的拼車信息,司機、乘客均可以發佈信息,並通過私信進行具體拼車細節的溝通,拼車類型也分爲“上班下班”拼車和“長途旅行”拼車。
隨後,記者又在多個安卓應用商店中查找拼車軟件,可以搜到“愛拼車”“速卡拼車”“拼豆拼車”“AA拼車”等十餘款類似軟件,其中最高的下載量突破了10萬次,最低的下載量100次以上。記者隨意下載了5款熱門軟件進行嘗試,天津市場均在這些軟件的服務範圍內,並且不少用戶已經發布了拼車信息。
與打車軟件類似,拼車軟件也分爲“司機”和“乘客”兩種身份模式。這些拼車軟件雖然界面略有區別,但操作方法基本與打車軟件一樣。用戶下載客戶端後,需要輸入手機號碼進行驗證註冊,註冊成功後可發佈拼車信息,並等待乘客或司機通過私信與自己聯繫;也可以進入叫車頁面,輸入起點和終點,註明出發時間,拼車軟件會自動選出匹配的出租車信息,司機就會接到乘客的拼車信息,決定能否拼車並接單。
在車費的計算上,拼車軟件與打車軟件有很大的不同,按照拼車人數的不同,會有不同的折扣。以其中一款軟件爲例,兩人拼車車費打七折,三人拼車按照上車順序,前兩名乘客打五五折,第三名乘客打七折。軟件會自動根據路程計算出三人的支付費用。這樣覈算下來,司機至少可以比平時多賺50%。
體驗
“叫好不叫座”下單無人接
目前,不少用戶對於拼車都有興趣。愛拼車註冊會員超過50萬人次;AA拼車網共有83.9764萬輛車註冊;巧拼車共有48.4402萬個註冊會員。幾款拼車軟件中涵蓋天津市內的拼車信息均超過了100條。儘管使用人羣在不斷擴大,但在真正的體驗過程中,拼車軟件市場還是有些冷。
昨天中午,記者通過一款拼車軟件,以乘客身份發佈了一條拼車信息,“13:30從梅江會展中心到天津日報大廈”,下單超過2個小時,仍沒有出租車或私家車車主接單;14:00,記者又在另一款拼車軟件上發佈要去天津機場的信息,儘管系統提示附近有20餘輛出租車,但卻沒有一名司機願意接單。
記者與一名在拼車軟件上發佈信息的薛先生聯繫,對方表示,是在朋友推薦下使用的軟件,信息發佈至今已經將近半個月時間了,沒有任何一個用戶聯繫過他,所以也沒有真正成功拼車,“要是有人願意和我拼車,我也會慎重地考察一下,畢竟不瞭解對方的情況,費用也不好談,最後有點什麼糾紛會很難解決的。” “現在限行,打車也不太好打,手機軟件能拼車的話出行會方便不少,而且還能省錢。”接受採訪的部分市民表示,現在倡導低碳出行,拼車恰好是個不錯的選擇。不過也有不少市民對於拼車的安全性表示擔憂,“拼車的要是陌生人,還是覺得有點不放心。”
與此同時,大部分出租車司機對拼車軟件表示“根本沒興趣”。“拼車經常會遇到乘客投訴,不是說多收錢了,就是覺得繞路了,麻煩事太多,順路能拉上就拉,用手機軟件太麻煩了。”出租車司機胡師傅表示,拼車軟件不像打車軟件那樣可以直接給司機補貼,這也是司機不願意使用的一個重要原因。
國內拼車市場目前尚不成熟
所謂拼車,就是“汽車共享”。針對車輛來源的不同,拼車有兩種形態。一種汽車來自第三方,如汽車租賃公司等,開車人對車輛只有使用權,有點類似於在汽車租賃公司短時間包車,打個電話或通過網絡就可以預訂,在汽車租賃發達的美國和歐洲地區比較流行。還有一種汽車來源於個人,即我們常說的私家車和出租車,開車人對車輛既有使用權也有所有權,這種模式在國外比較少見,在國內比較適用。
相比美國和德國等西方國家,中國的拼車服務則遜色很多。儘管拼車這種出行方式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各種拼車出遊、拼車信息平臺也是層出不窮,不過規模和模式都略顯粗糙。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個,首先是對拼車的政策引導與制度規範欠缺,其次是中國用戶對拼車有不信任與恐懼心理。相對國外,中國可採用的拼車方式要少得多,在拼車軟件上線前,國內只有AA拼車網、微拼網、趕集網、58同城網等網站幫助用戶進行拼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