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據參考消息4月17日報道,【西班牙《國家報》網站4月16日報道】雖然烏克蘭局勢不斷升級,但美國仍相信外交手段是解決危機的唯一可行途徑。白宮儘管對日內瓦四方會談(美國、俄羅斯、烏克蘭和歐盟將於本月17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烏克蘭問題四方會晤)不抱太大希望,但認爲這有助於俄羅斯與烏克蘭臨時政府直接交換意見,並找到結束烏克蘭東部動盪的辦法。
除了對話,外交途徑還包括制裁,它被奧巴馬政府認爲是戰勝俄羅斯挑釁的工具。奧巴馬總統在考慮擴大制裁以報復俄羅斯新的挑釁,他在精心計算何時以及怎樣開展制裁才能不影響本週的會談,同時不損害美國及其歐洲夥伴國的經濟利益。
白宮發言人傑伊·卡尼15日表示,“日內瓦會談是俄羅斯向烏克蘭直接表達關切的機會”,同時他強調美國不贊成向馬克蘭提供軍事援助。白宮的戰略是顯示美國對烏克蘭政府的支持——14日簽署了給予烏克蘭的10億美元的貸款,副總統拜登將在下週訪烏討論能源安全問題——同時利用制裁破壞俄羅斯經濟穩定。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4月16日報道】美國官員表示,由於俄羅斯總統普京在烏克蘭的意圖尚不明朗,奧巴馬政府正在準備迴應的選擇方案,包括擴大經濟制裁、可能在歐洲部署軍力等,以安撫焦慮的歐洲盟友。
這一觀望政策反映出奧巴馬政府缺乏預測普京下一步行動的能力。美國官員稱,普京可能繼續煽動親俄羅斯勢力破壞烏克蘭中央政府,也可能選擇出兵烏克蘭,將俄羅斯領土與該國上月吞併的克里米亞地區貫通起來。
政府和國防部官員表示,俄羅斯若直接軍事入侵烏克蘭,可以沿着烏克蘭東南側開闢一條連接克里米亞和俄羅斯的陸橋,此舉將引發美國作出更強硬的反應,程度遠遠超過在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時美國採取的有限措施。
俄羅斯已否認有任何進一步干預烏克蘭的意圖,但是美國官員對此表示懷疑。
官員們稱,仍不在考慮之列的方案是,美國軍事幹預、幫助烏克蘭抵禦俄羅斯軍隊。
【彭博新聞社網站4月15日報道】烏克蘭對親俄分裂分子的攻勢可能已令這場衝突升級至這樣一種地步:導致北約可能被迫發起更有力的武力展示來嚇阻俄羅斯在烏克蘭東部以外地區採取任何行動。
布魯金斯學會資深研究員皮弗說:“你不會看到大規模的軍隊部署,但我認爲你會看到北約成員國在中歐的軍事存在有所加強,也許北約在波羅的海國家的軍事存在也會加強。”
皮弗說,加強軍事部署的目的將是“讓這些國家對北約的防務承諾感到放心,同時也是向莫斯科發出一個類似這樣的信號:‘北約對烏克蘭沒有安全承諾,但請不要把北約不爲烏克蘭而戰的事實誤解成北約沒準備好爲保衛其成員國而戰’”。
【俄羅斯《專家》週刊網站4月16日報道】基輔政府對烏克蘭東南部平民的“反恐行動”進入積極階段。這可能迫使俄羅斯對頓巴斯地區局勢採取更加積極的立場。
基輔政府目前只是佔領了克拉馬托爾斯克機場,但最可怕的事已經發生——強力部門製造了流血事件。大部分分析人士相信,這些犧牲只會讓抗議者變得更加激進,並促使參加行動的軍隊瓦解。
俄羅斯陷入了非常尷尬的境地。莫斯科不能坐視烏東部的聯邦制支持者被打死——否則收回克里米亞將失去意義,整個“普京學說”也將受到質疑。如果西方不再製約基輔,普京將被迫用自己的力量整頓頓巴斯地區的秩序。不過,俄總統將盡可能避免向烏克蘭派兵(給人的印象是,一些西方政客想方設法讓俄羅斯出兵,以便對莫斯科實施第三輪制裁)。因此,如果局勢激化,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的民兵無法獨自應付爲數不多忠於基輔的軍隊、外國僱傭兵和“右區”武裝分子,不排除俄羅斯向烏東部派出“志願軍”的可能。與烏軍不同的是,他們擁有豐富的城市作戰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