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大沽鐵鐘曾懸掛於大沽海口樂威毅公祠,光緒二十六年八國聯軍攻陷大沽口炮臺,被英軍掠走後掛在了樸次茅斯市的維多利亞公園。漂泊海外105年,經過多方努力,2005年大沽鐵鐘重回故里塘沽。
近日,大沽鐵鐘被鑑定爲國家一級文物,市民也都爭相一睹“芳容”。而讓人疑惑的是大沽鐵鐘同時出現在了塘沽博物館和大沽口炮臺遺址博物館,雖然展牌上的信息基本相同,鐘頂鐘紐造型和懸掛地點卻不盡相同。那究竟哪一口鐘纔是真正的大沽鐵鐘?
兩口大沽鐵鐘
略有不同
昨天,記者也前往了這兩家博物館一探究竟。在大沽口炮臺遺址博物館的展櫃內確有一口大沽鐵鐘,直徑和高度都在半米多,頂部是可懸掛的鐵環,鐘體上方留有4個圓孔,外壁分爲大小差不多的宮格,上面銘鑄了“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等字樣。展牌上的信息介紹了這口鐘的歷史:原懸掛於石頭縫炮臺,鑄造於1884年,是爲了銘記在此殉國的直隸提督樂善抗擊英法聯軍的英雄業績。1900年,被八國聯軍的英國士兵作爲戰利品掠走,由“奧蘭多”號軍艦運到英國,存放於樸次茅斯。經過多方努力,2005年7月20日重回故里。
奇怪的是,同一天在塘沽博物館內記者又看到了一口大沽鐵鐘,乍看上去似乎與大沽口炮臺遺址博物館那口如出一轍。而仔細端詳就會發現,這口鐘鐵鏽色更鮮豔些,最大的不同則在於鐘頂鍾鈕爲兩頭獸形。另外,展牌信息中懸掛地點也不一致,這口爲大沽海口樂威毅公祠。更蹊蹺的是,這口大沽鐵鐘旁還有一個展櫃,展示了當年國內外報紙關於大沽鐵鐘迴歸事件的報道,從報道中的圖片卻看到那年迴歸的大沽鐵鐘頂部鐘紐是鐵環。
塘沽博物館:
館內爲複製品
兩口大沽鐵鐘,究竟哪一口才是真的?從塘沽博物館辦公室瞭解到,館內大沽鐵鐘實爲複製品。因考慮到大沽鐵鐘曾懸掛於樂威毅公祠,也就是大沽口西北炮臺,又名石頭縫炮臺附近,大沽口炮臺遺址博物館於前年重修後,真鍾就由塘沽博物館轉而陳列於此。
“真鍾鐘頂鐘紐處有斷裂痕跡,現有鐵環爲事後懸掛新鑄的。”據塘沽博物館辦公室的工作人員介紹,當年大沽鐵鐘迴歸時,英方希望中方能贈送一件複製品,爲此,當時區政府還邀請了北京大鐘寺的古鐘專家,並根據大沽鐵鐘製造年代的鐵鐘流行製法,在原有基礎上恢復了鐘頂獸形鐘紐,花了差不多一年的時間複製了兩口大沽鐵鐘。其中,一口贈予了英國,另一口則放於館內展示。另外,這名工作人員也表示,將向上級部門考慮在展示牌上加註解釋,註明複製品的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