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繞城碧水、沿河美景,讓津城煥發勃勃生機。記者從西青區瞭解到,截至目前,已經初步形成了“截污主幹管基本覆蓋、街鎮次支管網較爲完善、污水泵站功能齊全”的排污體系。隨着清水河道、截污治理工程的實施,昔日的臭水河道變身成爲如今清水潺潺、鮮花掩映的風光帶。
“組合拳”綜合治理昔日臭水河換新顏
日前,記者驅車從子牙河、南運河,到豐產河、自來水河、陳臺子排水河,沿途看到河道兩邊砌石護岸,岸上栽樹種花,一條條景觀河、生態河映入眼簾。“自來水河以前特別臭,尤其到了夏天,臭氣熏天,周圍都是垃圾引來的蒼蠅蚊子。”附近居民楊思涵介紹說,她每天經過自來水河上下班,以前路過的時候都是憋着氣跑過去。現在水清了,環境也好了,河流兩邊種上了樹,周圍的垃圾也沒有了,從這兒走再也不用憋着一口氣衝過去了。
記者在自來水河看到,上游、中游新修了一段截污低堰,它截住了源源不斷流來的髒水,又臭又黑的水在河堰前“消失”,流進了新鋪設的污水管道;下游河道里,多出了一條高60釐米、長1.8公里的截污槽,原本直排進河裏的污水沿着截污槽流入市政污水管網。
西青區水務局局長高廣忠對記者說,截至目前,西青區關閉高污染、高排放企業101家,建設截污主管道140公里,次支管網720餘公里,污水提升泵站20座,初步形成了“截污主幹管基本覆蓋、街鎮次支管網較爲完善、污水泵站功能齊全”的排污體系;全區除部分河道外,全部完成了以“清淤、開挖、綠化”等爲內容的綜合治理,絕大多數污染源和入河排污口門得到了有效治理。這一系列“組合拳”打出後,全區河道水質明顯改善。
長效機制“治本” 126家污染源完成治理
水環境綜合治理如同給受污染的河流治病,既要通過截污、治源、建設改造污水管網等工程措施來“治標”,也要通過長效機制來“治本”。高廣忠說,今年西青區將完成工業企業污染源治理126家,完成工業廢水滲坑治理10個(完成水體治理),完成規模化養殖場治理13家,完成污水處理廠網建設任務65公里,完成合流制小區改造任務21片,完成入河排污口門治理任務89個。到2015年,西青區河道水生態環境管理的制度體系完善健全,主要河道優於Ⅴ類的水體長度比例提高到50%,重點河道管理範圍內可綠化面積林木綠化率達到90%。
高廣忠說,西青區建立了河道管理責任管理機制,將河道進行責任分解,落實到科室、落實到個人。保證完成一項工程,管好一片水生態環境。下一步,西青區5月底前解決中北鎮環內東(西)姜井和侯臺地區的污水入網問題,解決李七莊街環內區域主管道不通問題和津沽污水處理廠收水問題;10月底前完成大寺“民和道”主幹管和提升泵站建設,解決梨園花卉市場和大寺鎮北門道口、張道口、倪黃莊等3個村的污水排放問題;年底前解決西營門街環內主管網不完善的問題,確保市保障住房“和苑新城”及區域內企業污水入網。新報記者郭強通訊員李崢李妍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