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日前,天津濱海國際機場開始執行2014年夏秋季航班計劃,計劃執行航線113條,運輸架次達到2237架次/周。隨着去年天津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萬人次,來這裏乘飛機出行的旅客越來越多。繁忙的天津機場,每天人來人往。在這裏,有一羣默默無聞的工作者,他們遠離榮譽,甚至“與世隔絕”,每天用辛勤的勞動做出一份份美食“飛”上天空,供旅客們享用,他們就是身負重任的機場配餐員。
尹熙,男,34歲,天津人,現任天津機場配餐公司生產部熱拼間班長。通過他,我們走進了配餐車間,切身感受了配餐員一天的緊張節奏。
早晨7點鐘,尹熙準時在門衛的監控錄像中出現了。他迅速換好了工作服,無論春夏秋冬,工作服都是特製的長袖長褲以及套袖、圍裙,頭上要先戴一個髮網箍住頭髮,再戴一頂帽子,以免頭髮脫落到餐食中。換好工裝後過風淋門,以去除身上的塵土、頭髮、線頭等異物,然後對着鏡子整理儀容儀表,最後用消毒液洗手。準備好後,尹熙快速地走進熱拼間,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4秒鐘組合一份空中“美食”

進入熱拼間後,首先,他進行了班前檢查——檢查冷藏庫溫度、查看風機運轉情況、查看餐食情況等。走過一遍熱拼間,他用對講機讓調度室通知了保潔員——因爲地上有一塊積水沒有清理乾淨。保潔員還沒到,他已經匆匆趕到一樓的餐具拼擺間,開始一趟趟地往二樓的熱拼間推送架子車、烤箱架、中轉食品箱等一會兒要用到的物品,在操作間碼放整齊後,看到保潔員已經將不乾淨的地方清理完畢,尹熙放心地看了一眼表:7點30分。
7點30分,是配餐公司開始供應早餐的時間。尹熙每天都是第一批吃早飯的人。他匆匆地吃了一口飯,趕緊回到熱拼間——因爲8點前,全天的餐食數據將會下來,他作爲熱拼間的班長,要根據全天的餐食統計給熱廚房下計劃,要在廚師開工前將計劃做好,做到“無縫對接”。
熱拼間的其他員工8點鐘也陸續到崗,基本準備完畢,他們從冷藏庫裏搬出餐食,看了一眼時間,填寫記錄後開始製作當天的加餐。按照要求,熱拼間要求在40至45分鐘內拼擺完成餐食,餐食表面溫度應控制在12℃以下,最高不能超過15℃。每一份餐食的製作時間,都有清晰而完整的記錄——對配餐公司來說,時間和溫度就是一切,包括食品安全、控制管理和成本效益。一份份的經濟熱食、頭等熱食從員工們的指尖流出,從雞塊、菜、湯汁、米飯的分離狀態到組合狀態,這樣一份經濟餐食的拼擺時間大約只需要4秒鐘,而且是純人工的操作。
12點20分,熱拼間的員工終於忙完了上午的餐食製作,下樓來吃飯,其他的同事基本已經吃完了,尹熙才吃上午飯——他已經習慣了每天吃第一批的早餐和第二批的午餐。飯後短暫的休息後,又開始了餐食的拼擺。15點30分,準時製作日航餐食。16點鐘日航餐食拼擺完成,與點餐員對接完後,繼續進行餐食拼擺。16點50分,冷拼和綜合拼擺兩個班組的員工工作全部結束,到熱拼間來詢問是否需要幫忙,尹熙“毫不客氣”地將自己的人分派出去“指導工作”,全生產部的配餐車間瞬時都變成了“熱拼間”。17點30分,終於全部的計劃完成,大家陸陸續續地下班了,尹熙在員工都離開後,開始班後檢查,逐一檢查完畢,關了燈,離開了工作崗位。這時,時針指向了18點。
一天出產7000份餐食服務春運

一年一度的春運是機場配餐員最爲繁忙的時期。談到今年春運的變化,尹熙說,去年春運,熱拼間每天出產約4000份左右的餐食,每天下午3點多就完活兒可以回家了,而今年春運期間,熱拼間每天要出約7000份餐食,基本都是下午6點鐘才能忙完。而且隨着旅客和航空公司對於航空餐食的要求越來越高,製作起來需要更加的精細和認真。“無論是春節還是其他節假日,只要有飛機在飛我們就不能休息。”尹熙說,我們放棄休息,在旅客看不見的地方做着一份份小小的餐食,爲的就是讓旅客在回家的路上不餓肚子,享受天空上的美味。
在天津機場衝擊千萬人次成功的背後,每位普通的員工都默默付出了自己的努力。“工作期間,員工們很少喝水,就是怕上廁所耽誤時間。雖然辛苦,但大家沒有抱怨,都盤算着怎麼能把工作幹得更好。”尹熙說,“旅客吃得滿意就是我們最大的幸福。今年我計劃好好培訓一下新員工,爭取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質量完成工作!”
嚴格把控食品安全配餐員低溫下工作

天津機場配餐公司生產部拼擺主管高珊介紹說,目前,除國航外的所有駐天津機場的航空公司都在這裏配餐,配餐過程中,食品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整個生產流程依次爲:原材料採買、進貨、入庫、提取、清洗消毒、解凍、切配、炒制、打冷(降溫)、拼擺、冷藏、點數、運送。”高珊說,在每一個環節,都要嚴把安全關。比如原材料的採買,會由公司保障部品控室對蔬菜、水果、肉蛋等原材料進行檢驗,不符合標準的將會拒收;在清洗消毒環節,所有原材料都要進行清洗、消毒液浸泡、再清洗等多個步驟,徹底去除殘留農藥;在清洗消毒、解凍、切配、炒制等各個環節,果蔬、肉類、海鮮等不同類別的原材料都有各自的獨立操作間,以避免產生二次污染;在冷藏、運輸等環節,要將溫度嚴格控制在5℃以內,從而保證餐食的新鮮;在運輸過程中,通過安檢門控制等方式保證空防安全,將食品車直接對接到飛機的後艙門。
不僅如此,爲保證食品的衛生與安全,對每一位配餐員也有極高的要求。高珊說,整個生產部共有員工70餘人,大家每天早晨上班換上工裝後,都要先過風淋門,整理儀容儀表,再用消毒液洗手,接下來才能開始工作。“每天下班時我們都要將工裝上交進行清洗消毒。”高珊說。
爲確保食品的新鮮、不變質,操作間的溫度也有嚴格規定。“冬季的溫度保持在4、5℃,夏季最高不能超過22℃,而且每個批次餐食的操作時間不能超過45分鐘。”高珊表示,冬天的時候尤其“遭罪”,真可謂“冬練三九”。
4套菜單輪換每月更新特色食品“飛”上天
“飛機餐”的種類和味道一直是旅客關心的問題。高珊表示,在這方面,他們一直在努力。“冷餐主要包括蔬菜、水果、點心、麪包等,熱食有米飯、麪條、肉類、炒菜等。”高珊說,他們會根據各個航空公司的要求制定菜單,每次制定4套菜單,來回輪換,每個月再更新一次菜單。而且根據航班換季的規律,還要制定不同的菜單。“比如夏天可能會口味偏清淡一點,增加果蔬的比例;冬天會適當增加熱量較高的食物。”高珊說,現在旅客對餐食的要求越來越高,他們在製作過程中會注重色香味俱全,讓旅客一看到就有食慾。
根據各航空公司的要求,一些特色食品也陸續“飛”上了天。“天津的十八街麻花、狗不理包子,上海的小籠包、燒麥、蝦餃,四川麻辣口味的豉汁雞塊、魚香雞絲等等,這些特色美食受到了旅客的一致好評。”高珊說,他們還會根據不同的節日製作相應的傳統食品,比如春節期間的餃子、端午節的糉子、中秋節的月餅等等,“我們的餅房尤其有名,烤制的曲奇、提拉米蘇、黑森林、堅果蛋糕等都成爲了‘招牌’點心。”高珊表示,今後,隨着乘坐飛機的人越來越多,一定要不斷地推陳出新,推出更多的個性化餐食,讓旅客的味蕾在天空中得到最大程度的滿足。 (記者邢珊通訊員王翰林攝影通訊員王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