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一年來的金價大跌使得金礦利潤大減,部分金礦已經停產。但業內人士表示,黃金開採減產並不會影響到國內黃金飾品的供應,“五一”假期估計各大金飾品牌仍會大力度促銷。同時,業內普遍認爲黃金的開採成本也不是金價的“鐵底”。
金飾不會供不應求
與2011年9月每盎司1923美元的高點相比,目前金價跌幅已經超過了30%。如此大跌使得金礦開採利潤大減,部分金礦甚至不得不暫時停產。近日有消息稱,洛陽地區的金礦實際開工率不足三分之一,實際產量勉強維持在10%左右,只有比較富裕、品位較高的礦還在生產。而在江西,今年前兩個月,黃金企業利潤只與銀行存款利息相當,部分中小型黃金礦山停產或半停產。
但業內人士認爲,國內金礦減產,並不會對金飾品供應造成很大影響。在全球市場,除非金價已經大幅低於黃金礦企的生產成本,否則不會輕易停產,但可能會停止開發新礦,因而未來五到十年的供應量可能會下降,黃金供應減少的問題不會馬上出現。
“現在國內的黃金飾品原料基本都是來自上海金交所,但這並不是說上海金交所裏的黃金全部來自國內礦山。我們從金交所提到的原料金,有的就標註產地是瑞士或者韓國。這樣看來,黃金進出口還是比較順暢的,消費者不用擔心金飾品供不應求。”本市一家大型黃金珠寶賣場負責人介紹說,“去年4、5月間,由於國內出現大規模‘搶金潮’,金飾確實一度供應緊張。作爲國內金飾品的主產地,深圳一時間冒出了不少新的加工廠,但後來消費者購買金飾熱情下降,這些新的加工廠不久又陸續關門了。”
“五一”還會大力促銷
黃金價格大跌,同時也削薄了金店的利潤。但業內人士表示,爲了維持自己的市場份額,各家金店還會在“五一”期間大力促銷。“在去年的‘搶金潮’中,不少消費者實際是‘超前消費’,也就是把自己的消費能力‘透支’了,雖然後來金飾價格更低,也沒有再買。除了剛需以外,大多數消費者購買金飾品都是出於兩個目的,一個是佩戴,一個是保值。現在金價持續下跌,不少曾經參與搶購的消費者實際是買貴了,看到黃金的保值功能不再,也就不再購買金飾。”本市飾品業人士表示。
有數據顯示,去年中國消費者共購買約1176噸黃金,同比上漲41%。而今年一季度,中國黃金需求量約爲250噸,同比下降了約17%。面對消費者的流失,即使是一些知名品牌也不得不放下身段大力促銷。“‘五一’假期歷來就是飾品業的促銷旺季,爲了減少老客戶的流失,維持自己的市場份額,估計都會推出優惠活動。”業內人士表示。
成本不是金價“鐵底”
金價下跌會導致金礦減產,那麼金礦的開採成本會不會成爲金價的“鐵底”?對此,業內人士大多給出了否定的答案。有業內人士表示,金價與成本其實並沒有太大關係。影響金價的是市場需求,而不是開採出多少黃金。投資者還是需要重點關注影響國際經濟、政治局勢的大事件,特別是美聯儲的“言行”以及美國定期發佈的各類經濟數據。
事實上,對於金礦的開採成本,業內的看法並不統一,有的認爲每盎司黃金的開採成本在1100美元到1200美元之間,有的則認爲大部分礦企要到金價低於每盎司800美元的水平纔會停止生產。也有業內人士指出,不同金礦的開採成本相差較大,投資者很難確定一座金礦的全部成本,因此要確定全球黃金生產成本來考慮投資是很荒唐的。